大力弘扬“兵团精神” 加强“八荣八耻”教育
被引量:5
出处
《求是》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31-32,共2页
同被引文献15
-
1梁金贵.兵团精神与兵团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07(7):126-126. 被引量:6
-
2易联树,赵永清.应加强大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J].中国农业教育,2004,5(4):49-50. 被引量:5
-
3洪明.大学政治理论课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方法的几点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4(11):43-45. 被引量:1
-
4程正芳,仲云云,王超,董淑凯.当代大学生思想状况调查分析——基于南京农业大学的调查结果[J].高等农业教育,2005(8):29-31. 被引量:16
-
5胡锦涛.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J].中国监察,2006(21):4-7. 被引量:25
-
6彪晓红.大学生政治素质拓展的重点与实施路径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7(7):85-86. 被引量:10
-
7吴重吞.兵团精神践行了社会主义荣辱观标准[N].兵团日报(汉),2008-5-23(3).
-
8卢晓峰.高举兵团精神伟大旗帜;推进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N].兵团日报,2011-01-14.
-
9王峻山.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学习读本[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6.
-
10高长梅,吴玉红.校园文化建设全书[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2.
二级引证文献6
-
1汤文隽.论社会主义荣辱观对大学生成长的促进作用[J].吉林教育,2008(29):13-14.
-
2王俊峰.有效发挥红色教育基地作用 开展兵团组工干部党性教育[J].办公室业务,2016(22):31-32.
-
3王才道.边疆治理背景下胡杨精神的新时代定位[J].边疆经济与文化,2022(8):90-94. 被引量:2
-
4丛培兵,赵玥.培养“新时代好青年”:胡杨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J].喀什大学学报,2023,44(2):91-96. 被引量:1
-
5艾维依,韩婷.新时代兵团文化的传播多元化[J].大陆桥视野,2023(6):78-80.
-
6杜环环.胡杨精神与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教育的路径研究[J].智库时代,2019,0(9):275-277. 被引量:5
-
1蒋寒迪.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涵与现实价值[J].中国市场,2006(52):96-96.
-
2赵建英.以荣辱观为准绳 统领公务员思想道德建设[J].求贤,2006(9):10-10.
-
3周济.以社会主义荣辱观 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和引导[J].人民论坛,2006(04A):4-6. 被引量:18
-
4李华,吴文华.知荣辱 树新风 促和谐[J].中共珠海市委党校珠海市行政学院学报,2006(4):21-23.
-
5宾彬超.树立和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J].广西烟草,2006,0(3):46-47.
-
6詹三瑞,刘书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我国道德建设的丰富和发展[J].理论导刊,2006(10):63-64. 被引量:1
-
7乔增正,李亚洲.论社会主义荣辱观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道德支撑[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7(4):194-194.
-
8本刊特约评论员.切实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J].江西教育(管理版)(A),2006(4):1-1.
-
9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高度把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思想道德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和长期任务抓紧抓好[J].中直党建,2006,0(4):1-1.
-
10李扬,吕国辉.试论社会主义荣辱观与新时期思想道德建设[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9(1):75-77.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