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作为女性主义符号的另类场景——西蒙·波伏娃、汉娜·阿伦特、苏珊·桑塔格的中国阅读 被引量:11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西方女性主义进入中国的方式,可说是出版传播的奇迹。一方面是作为理论的旅行,另一方面更是作为女性主义者形象的旅行,后者更由于其生动可仪的女性主义生活方式。极大地影响了中国对女性主义的想像和接受。也极其生动地参与了中国女性主义的生长和开发。由于中国语境的不同需要,西蒙·波伏娃(1908-1986)、汉娜·阿伦特(1906-1975)、苏珊·桑塔格(1933—2004)这三位被并称为西方当代最重要的女性知识分子.其最有影响的著作出版于上世纪50至70年代,
作者 荒林
出处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8-84,共7页 China Book Review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5

  • 1[德]伊丽莎白·温德尔.女性主义神学景观,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5.
  • 2刘擎.桑塔格之于我们这个时代,世纪中国(http://www.cc.org.cn/)2005—01—17.
  • 3邹志渭.苏珊·桑塔格的身后,金羊网-新快报(http://ent.sina.com.cn),2004-12-31.
  • 4陈耀成.反对后现代主义及其他--苏珊·桑塔格访谈录[N].黄灿然,译.南方周末,2005-01-06.
  • 5苏珊·桑塔格.疾病的隐喻[M].程巍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

共引文献6

同被引文献52

二级引证文献1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