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0-22,共3页
二级参考文献10
-
1周德翼,杨海娟.城市农业的理论研究与实践[J].中国农村观察,1997(4):60-67. 被引量:36
-
2曹林奎,甘晓兵.21世纪上海城市农业发展模式探讨[J].上海农学院学报,1995,13(1):73-76. 被引量:7
-
3刘明.试论上海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内涵、功能与模式[J].上海农村经济,1996(3):30-31. 被引量:3
-
4陈锡根.都市农业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出版社,1998.26-32.
-
5刘明.关于上海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探讨[J].农业经济问题,1997,18(3):53-55. 被引量:5
-
6范子文.台湾的都市农业[J].中国农村经济,1997(10):76-79. 被引量:19
-
7党国印.关于都市农业的若干认识问题[J].中国农村经济,1998(3):62-67. 被引量:45
-
8安训生.发展都市农业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农村经济,1998(3):68-72. 被引量:32
-
9俞菊生.都市农业的理论与创新体系构筑[J].农业现代化研究,1999,20(4):207-210. 被引量:71
-
10方志权.论都市农业的基本特征、产生背景与功能[J].农业现代化研究,1999,20(5):281-285. 被引量:56
共引文献19
-
1金刚,丁莉,代建国.深圳都市农业:问题及可持续发展对策[J].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3):47-51. 被引量:6
-
2金国峰.城市农业初探[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4,25(5):392-395. 被引量:6
-
3刘伟明.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农业发展探讨[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6,8(2):60-63. 被引量:10
-
4胡艳君.我国都市农业的政策体系及其评价[J].农村经济,2007(2):78-79. 被引量:2
-
5刘伟明.城市农业的发展及启示[J].农业科技管理,2007,26(4):8-10. 被引量:3
-
6齐永忠,陈宏毅.发展天津市沿海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对策[J].时代经贸(下旬),2008,6(6):89-90. 被引量:1
-
7郑世艳,齐永忠,陈宏毅.天津市发展沿海都市型现代农业的SWOT分析[J].科技广场,2008(4):181-185. 被引量:1
-
8方志权,吴方卫,王威.中国都市农业理论研究若干争议问题综述[J].中国农学通报,2008,24(8):521-525. 被引量:65
-
9刘文平,佟曈,张茜,宇晨.北京市城市农业发展前景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1,27(4):285-289. 被引量:18
-
10杜姗姗,韩非.都市农业:应对城市化问题、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J].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2011,3(3):280-287.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66
-
1王爱玲,陈慈,张平,周连第.新时期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战略思考[J].中国农学通报,2011,27(2):281-284. 被引量:9
-
2张枥.刘云飞的“都市型农业梦”[J].龙门阵,2012(6):18-23. 被引量:1
-
3郭郢.天津市都市农业的基本特点和重点农业科研领域[J].天津农林科技,2005(1):33-35. 被引量:9
-
4李英杰,孙世刚,杨兰伟.粮食安全框架下的河北农民增收对策[J].河北农业科学,2005,9(2):96-99. 被引量:2
-
5陈文君.广州都市农业旅游深度开发探讨[J].热带地理,2005,25(3):263-267. 被引量:12
-
6李瑾,孙国兴.天津都市农业和农村城市化协调发展的战略问题[J].天津农业科学,2005,11(4):52-56. 被引量:17
-
7董利民,张学忙.关于武汉发展都市农业的思考[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23(1):126-128. 被引量:8
-
8黄学群,李瑾.天津都市农业发展重大科技问题研究[J].天津农业科学,2006,12(1):55-60. 被引量:12
-
9李娜,徐梦洁,王丽娟.都市农业比较研究及我国都市农业的发展[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1):69-72. 被引量:20
-
10孙冰,齐中英.主成分投影法在企业技术创新动力评价中的应用[J].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2006,15(3):285-288. 被引量:14
引证文献11
-
1张学忙.武汉都市农业发展战略思考[J].理论月刊,2007(12):167-169. 被引量:2
-
2朱磊,关晓月.天津发展都市农业有待破解的瓶颈性难题[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07,27(12):78-81. 被引量:3
-
3卢启程.都市农业与生态城市的协同发展——论昆明市发展都市农业[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83-86. 被引量:3
-
4卢启程.都市农业与生态城市的协同发展——以昆明市发展都市农业为例[J].改革与战略,2010,26(10):96-99. 被引量:1
-
5周雪华.创新中介在都市农业基础知识设施中的SWOT研究[J].农业网络信息,2010(9):87-89.
-
6周雪华.创新中介在都市农业知识创新中的作用研究[J].情报探索,2011(3):8-10.
-
7庞广仪.都市农业——北部湾低碳农业的重要发展方向[J].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23(2):51-55.
-
8徐向峰.中国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评价研究[J].农学学报,2011,1(7):61-66. 被引量:9
-
9张瑜,苍巍巍,李玉.中国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评价研究[J].商业经济,2012(17):1-2. 被引量:4
-
10刘强,刘宗敏,李晓.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中的粮食安全问题——以四川省成都市为实证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4,30(17):97-101.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24
-
1周争明,林育敏,郭红喜.武汉都市农业面临的挑战与应对措施[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0,21(7):58-61. 被引量:6
-
2杨卫东,李喜宏,邢亚阁,贠娟.天津都市农业和菜篮子工程发展思考[J].广东农业科学,2010,37(10):214-215. 被引量:3
-
3朱晓娟.郑州都市农业产业化开发研究——以二七区侯寨乡樱桃沟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7):17059-17060.
-
4刘乾凝.都市农业效应评价研究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2):7512-7514.
-
5张瑜,苍巍巍,李玉.中国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评价研究[J].商业经济,2012(17):1-2. 被引量:4
-
6王静,赵淑杰.天津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评价[J].科技与经济,2012,25(5):57-61. 被引量:6
-
7任连娣,王倞,吴树华,张永翊,孙大鹏.环首都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路径研究[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1(6):43-45. 被引量:2
-
8王红英,张林琦.基于新农村规划的武汉市都市农业发展模式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2,51(20):4651-4654. 被引量:2
-
9毋青松.城市化进程中都市农业发展路径创新[J].农业经济问题,2013,34(9):34-37. 被引量:17
-
10王艳平,丁生林.对北京发展龙头企业型都市现代农业的几点思考[J].海峡科技与产业,2014,27(3):90-94. 被引量:1
-
1喻国华.都市农业发展机制分析[J].中国供销商情(村官),2004,0(10):10-10.
-
2谷树忠.对新形势下农业发展机制的再认识[J].农业经济问题,1993,14(6):9-13.
-
3吴志冲,季学明.上海与发达国家农业发展机制简要比较[J].上海农村经济,2000(6):37-40. 被引量:1
-
4王新前.论我国农业发展机制的选择[J].经济研究,1991,26(6):62-66. 被引量:1
-
5凌伯棠.深化农村改革 完善农业发展机制[J].岭南学刊,1992(4):1-6.
-
6缪瑞林.加快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J].江苏农村经济,2012(2):18-19. 被引量:2
-
7白建平.破解“三农”问题的制度创新思考[J].市场经济研究,2004(2):59-62.
-
8宋彦伟.人都说咱北沟美[J].乡镇论坛,2015,0(8):6-7.
-
9肖亮,张杰.城乡一体化趋势下的农业发展若干思考[J].内江科技,2011,32(12):3-4. 被引量:2
-
10刘树云.激活农业的旅游因子[J].山东农业(财源),2003(12):34-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