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富硒紫番薯的研究
被引量:
1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主要介绍了富硒紫番薯的研究价值,探讨了不同富硒条件对紫番薯硒含量的影响,寻找紫番薯的最佳富硒条件和提高紫番薯质量的理论指导,旨在为紫番薯在食品中的应用提供一些理论依据和开发思路。
作者
刘保健
潘巨忠
机构地区
浙江省宁海县科技开发服务中心
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出处
《现代农业科技》
2006年第05S期7-8,共2页
Moder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关键词
硒
紫番薯
食品
加工
分类号
S531 [农业科学—作物学]
S646.19 [农业科学—蔬菜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7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36
同被引文献
149
引证文献
19
二级引证文献
271
参考文献
5
1
李铁纯,回瑞华,侯冬岩.
番薯藤挥发性化学成分的分析[J]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6(6):53-55.
被引量:5
2
梁华正,徐琼,廖夫生,孙杰.
番薯紫色素的提取、精制及稳定性的研究[J]
.广州食品工业科技,2004,20(3):32-34.
被引量:15
3
凌夫.
帝王将相的饮食偏爱与“食疗”[J]
.海内与海外,2003(10):11-13.
被引量:1
4
王喆,李方实.
断续流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测定富硒食品中的微量硒[J]
.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02,9(10):56-60.
被引量:13
5
蒋士龙,汪志君,董本红.
不同富硒条件对麦芽硒含量的影响[J]
.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01,8(6):27-31.
被引量:7
二级参考文献
27
1
郭小伟,郭旭明.
断续流动氢化物发生法在AAS/AFS中的应用[J]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1995,15(3):97-101.
被引量:75
2
徐辉碧.生物微量元素——硒[M].武汉: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3..
3
徐宝玲.氢化物-原子荧光法测定硒时元素的干扰及其消除.分析化学,1985,13(1):29-33.
4
[1]江苏新医学院编.中药大辞典[Z].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
5
万洪富.生物环境中的硒及植物对它的吸收及转化[J].土壤学通报,1988,(6):1-9.
6
彭安(译),硒的环境生物化学,1995年
7
万洪富,土壤学通报,1988年,6期,1页
8
管敦仪,啤酒工业手册,1985年
9
龚子同,土壤地球化学进展和应用,1985年
10
徐辉碧,生物微量元素.硒,1983年
共引文献
36
1
刘兴艳,马建华,朱静平,周浩.
食品中硒的分析进展[J]
.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05,22(1):26-28.
被引量:20
2
崔海容,陈建华,谷家越,胡德聪,朱传才,郭坚,匡建军.
顺序注射HG-AFS法测定富硒农产品中无机硒和有机硒[J]
.分析科学学报,2005,21(5):545-548.
被引量:29
3
徐燕,徐茜,余鸿燕,霍士平,张兴端,向振凡,晏庆九.
紫色玉米穗轴色素的提取及其稳定性研究[J]
.玉米科学,2006,14(5):166-169.
被引量:7
4
涂宗财,李金林,王辉,张雪春.
紫甘薯花色苷快速检测方法初探[J]
.食品工业科技,2006,27(11):185-187.
被引量:20
5
刘岱琳,董晋泉,王媚,高煜颖,刘丹,於洪建.
YWD-01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黑豆红色素的研究[J]
.食品科学,2007,28(3):85-88.
被引量:19
6
刘永练,张新强,毛桃嫣,周勇强,郑成.
微波—表面活性剂协同提取番薯天然紫色素的研究[J]
.食品工业科技,2007,28(7):180-183.
被引量:6
7
王晓洁,阮新,孙科深,杨立红,刘海静,杨波.
大麦苗富锗的研究[J]
.食品科学,2007,28(10):171-175.
被引量:11
8
许友姣,陆利霞,熊晓辉.
提高天然食用色素稳定性技术研究进展[J]
.食品研究与开发,2008,29(2):188-192.
被引量:18
9
王晓洁,阮新,杨波,杜蓉,杨立红,孙科深,刘海静.
大麦苗富硒研究[J]
.食品科学,2008,29(8):253-257.
被引量:11
10
刘艳,金华丽.
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海产品中硒的含量[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8,18(10):2149-2150.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149
1
张岩,陈卫东,张瑞昌.
甘薯保健果脯的研制[J]
.农产品加工,2007(5):17-18.
被引量:3
2
刘保健,葛亚明,王毓洪.
番薯硒含量影响因素的研究[J]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4):94-95.
被引量:5
3
张凤清,郐羽,张海悦.
速冻土豆饼的研制[J]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04,25(3):22-24.
被引量:3
4
马代夫,李秀英,李洪民,谢逸萍,李强,马飞.
甘薯新品种徐紫薯1号的特征特性及栽培要点[J]
.江苏农业科学,2004,32(6):53-54.
被引量:20
5
杨金良.
施肥对优质稻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土壤肥料,2004(6):13-16.
被引量:15
6
王建民,王永久.
日本川山紫的食用价值及栽培技术[J]
.陕西农业科学,2005,51(1):126-127.
被引量:14
7
胡隆基,白东江,杨海宁.
甘薯红色素稳定性研究[J]
.食品与发酵工业,1993,19(2):39-43.
被引量:20
8
叶小利,李学刚,李坤培.
紫色甘薯多糖对荷瘤小鼠抗肿瘤活性的影响[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0(2):333-336.
被引量:23
9
岳静,方宏筠.
紫甘薯红色素体外抑菌性初探[J]
.辽宁农业科学,2005(2):47-47.
被引量:23
10
王杉,邓泽元,曹树稳,张维民.
紫薯色素对老龄小鼠抗氧化功能的改善作用[J]
.营养学报,2005,27(3):245-248.
被引量:35
引证文献
19
1
聂远洋,张鹏辉,杨伟,李波.
杏鲍菇紫薯复合馒头制作工艺研究[J]
.中国食用菌,2019,38(6):46-49.
被引量:9
2
温桃勇,刘小强.
紫色甘薯营养成分和药用价值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5):1954-1956.
被引量:99
3
汪清武.
乐清大荆镇紫番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10(5):50-50.
被引量:4
4
许必达,周咸毅,温兴柏,吴学荣.
浙南山区紫番薯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
.温州农业科技,2010(2):33-34.
被引量:4
5
李博,雷激,汤富蓉,左露.
紫甘薯色素提取条件及稳定性研究[J]
.食品与发酵科技,2010,46(4):56-60.
被引量:7
6
李博,雷激,汤富蓉,杜红梅.
紫甘薯泥制作工艺的研究[J]
.食品科技,2011,36(4):81-86.
被引量:9
7
冯晓群.
紫薯的保健功能及应用前景[J]
.甘肃科技,2011,27(9):160-161.
被引量:48
8
吴建能,王旭伟.
盐碱地区紫番薯引种试验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2011(16):42-42.
9
邓资靖,蒋和体.
不同干燥方式对紫薯全粉品质的影响[J]
.食品工业科技,2011,32(12):359-361.
被引量:37
10
温晓蕾,郑国勇,李汉臣,吉志新,侯东军,李明媛,张锐,孟品品.
饲喂紫红薯藤对黄粉虫营养指标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8):13835-13835.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271
1
曹升,王颖,陈会鲜,尚小红,谢向誉,严华兵,陆柳英.
外源硒对食用木薯品质的影响研究[J]
.作物杂志,2020(1):168-172.
被引量:4
2
张莹丽,邓瑞瑞,李伟民.
超声波辅助酶法提取紫薯花青素及抗氧化性研究[J]
.食品研究与开发,2021,42(15):92-96.
被引量:5
3
张萍,王方,袁卫红,邹乐萍,孙亮,王小武.
自然富硒花生种质资源的筛选[J]
.湖北农业科学,2021,60(S01):47-49.
被引量:3
4
聂远洋,张鹏辉,杨伟,李波.
杏鲍菇紫薯复合馒头制作工艺研究[J]
.中国食用菌,2019,38(6):46-49.
被引量:9
5
徐公纯,钮福祥,杨辉,罗芸.
甘薯自动控温控湿规模贮藏节能保鲜库的研究[J]
.山西农业科学,2010,38(2):71-72.
被引量:4
6
宋永康,余华,姚清华,蔡南通,刘中华,许永清.
不同肉色甘薯蛋白质营养价值评估[J]
.福建农业学报,2009,24(6):504-507.
被引量:18
7
张明,王燕.
紫甘薯中的功能性成分研究[J]
.农产品加工,2010(5):65-67.
被引量:33
8
谢碧海,赵良福.
夏、秋植番薯高产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10(14):63-63.
被引量:1
9
汤富蓉,雷激,李博,尹永涛.
紫色甘薯全粉制备工艺研究[J]
.食品与发酵科技,2010,46(4):66-70.
被引量:15
10
涂雪令,吕芬,邓冕,卢晓黎.
超声波-酶法制备紫甘薯营养液研究[J]
.食品科学,2010,31(18):182-187.
被引量:1
1
赵滢,张凯,欧小雪,吕文恺,杜文远,邢丹英,杨隆维,徐建龙,邱先进.
富硒对籼稻加工品质的影响[J]
.湖北农业科学,2016,55(12):3006-3008.
被引量:7
2
潘巨忠,张波,朱亚克,薛旭初.
苜蓿食用价值研究进展[J]
.现代农业科技,2006(06S):105-107.
被引量:3
3
潘巨忠,张波,曹鹏,薛旭初.
苜蓿食用价值研究进展[J]
.宁波农业科技,2007(1):13-16.
被引量:1
4
张涛,江波,沐万孟.
纳米技术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3):7078-7079.
被引量:3
5
张李阳.
芦荟在食品中的应用及展望[J]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3,19(4):11-14.
被引量:2
6
周贞兵.
蚕蛹优质蛹蛋白粉的开发应用[J]
.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30(4):52-54.
被引量:5
7
靳学远.
苦瓜的化学成分及功能作用研究进展[J]
.山西食品工业,2005(2):38-40.
被引量:19
8
徐冬,韩玉洁,徐忠.
低聚木糖的综合开发利用[J]
.食品研究与开发,2005,26(2):81-83.
被引量:18
9
李海燕,韩萍,侯长希,王佳江.
益生菌的功效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J]
.农业与技术,2007,27(5):80-82.
被引量:6
10
王储炎.
大蒜的营养保健功能及其在食品中的开发应用[J]
.农业工程技术(农产品加工),2007(10):44-46.
被引量:6
现代农业科技
2006年 第05S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