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生物入侵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影响及防治对策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随着全球一体化趋势的发展,生物入侵已成为“世界难题”。本文介绍了我国生物入侵的现状以及生物入侵对农业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物质生产的影响,分析了影响生物入侵的因素,总结了治理生物入侵的对策。
作者
蔡冬梅
周青
机构地区
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生物科学系
出处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0-12,共3页
Biology Teaching
关键词
生物入侵
农业生态系统
结构
功能
防御对策
分类号
S181 [农业科学—农业基础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01
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798
同被引文献
14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9
参考文献
8
1
徐正浩,王一平.
外来入侵植物成灾的机制及防除对策[J]
.生态学杂志,2004,23(3):124-127.
被引量:50
2
王振华,朱子平,徐家文.
我国生物入侵之现状及对策[J]
.湖北植保,2004(3):29-30.
被引量:14
3
万方浩,郭建英,王德辉.
中国外来入侵生物的危害与管理对策[J]
.生物多样性,2002,10(1):119-125.
被引量:425
4
史刚荣.
植物根系分泌物的生态效应[J]
.生态学杂志,2004,23(1):97-101.
被引量:83
5
丁建清,付卫东.
生物防治利用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J]
.生物多样性,1996,4(4):222-227.
被引量:40
6
付秀琴.
外来入侵种的危害与防治对策[J]
.四川草原,2004(7):22-24.
被引量:3
7
李博,徐炳声,陈家宽.
从上海外来杂草区系剖析植物入侵的一般特征[J]
.生物多样性,2001,9(4):446-457.
被引量:225
8
潘晓皖,汪晓红.
36%草甘·氯磺可溶性粉剂防除水域水葫芦试验[J]
.农药科学与管理,2004,25(3):10-12.
被引量:16
二级参考文献
101
1
李振高,潘映华,李良谟.
不同基因型小麦根际细菌及酶活性的动态研究[J]
.土壤学报,1993,30(1):1-8.
被引量:37
2
杨西安.
检疫性植物病害在河南省发生分布之现状[J]
.植物检疫,1993,7(4):254-255.
被引量:1
3
王建林,曹志洪.
根际营养环境与持续农业[J]
.植物生理学通讯,1993,29(5):329-336.
被引量:24
4
杨之为,王汝贤,李君彦.
棉花枯黄萎病混生病田损失初步研究[J]
.中国棉花,1993,20(6):27-29.
被引量:3
5
张庆平,刘中兴.
荞麦根系分泌物对小麦全蚀病菌的抑制及根际微生物种群数量观察[J]
.内蒙古农业科技,1994,22(1):8-9.
被引量:21
6
赵国晶,马云萍.
云南省紫茎泽兰的分布与危害的调查研究[J]
.杂草学报(内刊),1989,3(2):37-40.
被引量:146
7
陈永康,兰顺海,马吉.
美姑县控制马铃薯癌肿病的综合措施[J]
.植物检疫,1989,3(2):116-118.
被引量:1
8
李卫平,王军,李文,王俊初.
应用水葫芦去除电镀废水中重金属的研究[J]
.生态学杂志,1995,14(4):30-35.
被引量:30
9
王凤图,张传义,张法孟.
棉花枯黄萎病指与皮棉产量的相关分析[J]
.中国棉花,1995,22(8):13-14.
被引量:1
10
高志强.
福建滨海滩地米草资源开发利用问题[J]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1996,25(1):72-77.
被引量:32
共引文献
798
1
李佳佳,樊妙春,上官周平.
植物根系分泌物主要生态功能研究进展[J]
.植物学报,2020(6):788-796.
被引量:31
2
高伟,李薇.
联合国五常国家语言政策的共现规律及其语言生态化分析[J]
.昭通学院学报,2024,46(2):64-70.
3
刘娟,李梦涵,张承军,边勇,刘若思.
口岸生物危险因子防控及除害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J]
.中国口岸科学技术,2021,3(S01):57-61.
被引量:1
4
龚治,马光昌,温海波,彭正强.
我国热带地区外来入侵昆虫发生与分布[J]
.应用昆虫学报,2021(1):27-48.
被引量:5
5
彭雪梅,李程程,李海燕,杨允菲.
土壤水分对外来入侵植物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存活和生长特征的影响[J]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54(4):114-120.
被引量:2
6
李小蒙,于明,李洁.
植物入侵机制研究进展[J]
.生物学通报,2020(3):5-9.
被引量:9
7
涂勇,姚昕,余前媛.
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中的植保技术[J]
.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0(4):20-23.
被引量:2
8
高岚,赵铁珍.
中国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环境影响及举措[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S1):29-38.
被引量:8
9
王俊峰,冯玉龙,李志.
飞机草和兰花菊三七光合作用对生长光强的适应[J]
.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2003,29(6):542-548.
被引量:28
10
唐培玉,孟瑞瑞.
对生物入侵的认识与思考[J]
.内蒙古环境科学,2008,20(4):22-25.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14
1
徐海根,强胜,韩正敏,郭建英,黄宗国,孙红英,何舜平,丁晖,吴海荣,万方浩.
中国外来入侵物种的分布与传入路径分析[J]
.生物多样性,2004,12(6):626-638.
被引量:249
2
黎桂芳.
生物入侵的现状及防治对策[J]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21(4):19-22.
被引量:4
3
石磊,傅佑丽.
生物入侵的危害、原因及防治措施[J]
.泰山学院学报,2005,27(3):84-87.
被引量:8
4
范丽仙,王重力,金朝光.
生物入侵——我国环境面临的巨大威胁[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5(6):48-52.
被引量:8
5
刘用场.
生物入侵的危害及管理与控制对策[J]
.福建农业科技,2005,36(6):69-70.
被引量:5
6
邓启明,张秋芳,周曙东.
外来入侵物种的危害及其安全管理问题[J]
.自然灾害学报,2006,15(2):25-31.
被引量:24
7
赵雨云,龙梅芳.
生物入侵名词匡正[J]
.安徽农学通报,2006,12(9):36-36.
被引量:8
8
Moony H A, Cleland E E.The evolutionary impacts of invasive species [J] .Pro Natl Acad USA,2001,98:5446 - 5451.
9
Jocelyn K.Stemming the tide of invading species [J]. Science, 1999,285( 17):1836- 1841.
10
Everett R A. Patterns and pathways of biological invasions[ J].TREE,2000,15(5) : 1780.
引证文献
1
1
陈英玉,周向阳.
生物入侵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对策[J]
.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6(2):25-29.
被引量:9
二级引证文献
9
1
孔东莲,郭小平,赵廷宁,赵方莹.
109国道门头沟段道路边坡乡土植物选择研究[J]
.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09,5(6):34-37.
被引量:4
2
李劲松,刘香玲,陈冠铭,孔祥义,何平荣.
海南省外来物种入侵及防控对策初探[J]
.广东农业科学,2008,35(11):55-58.
被引量:6
3
邢璐.
外来物种入侵与我国生态安全若干问题研究[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09(9):351-352.
被引量:2
4
汪之波,杨玲.
植物入侵对农业生物多样性的影响[J]
.世界农业,2010(10):64-67.
被引量:1
5
巴哈提古丽.
生物入侵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防控对策[J]
.内蒙古林业科技,2011,37(1):58-61.
被引量:3
6
刘明智,曾波.
现代生态学研究进展——以生物入侵为例[J]
.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6(1):31-37.
被引量:1
7
张雪梅.
我国生物入侵现状及防治对策思考[J]
.中国科技信息,2012(6):41-41.
被引量:4
8
崔慧妮,张莉,郭建军,郭良海,郭智慧,高建胜,李拥军,董国豪.
系统论在生物入侵治理中的应用[J]
.现代农业科技,2018(10):144-145.
被引量:2
9
苏文文.
浅谈生物入侵的现状及其危害与防治[J]
.农业与技术,2020,40(10):78-80.
被引量:7
1
杨荷芳.
鼠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防治对策[J]
.中国科学院院刊,1989,4(2):130-132.
被引量:1
2
任文义,李毅,马洪锡,郭禄彬,郭宇,吴宪涛.
向日葵列当对向日葵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及防治方法研究[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1992,15(3):63-66.
被引量:28
3
付崇山,栾胜坤.
地面作物对土壤侵蚀的影响[J]
.黑龙江水专学报,2004,31(3):74-74.
4
杨丽娟,魏锋,李江伟,何霞,程兰兰,史兆新,周德慧.
秸秆还田对小麦病害的影响及防治[J]
.种业导刊,2013(7):24-25.
被引量:15
5
余健,房莉,单奇华,俞元春.
植被退化对土壤性质的影响及防治对策[J]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7):5228-5229.
被引量:1
6
李淑华.
气候变暖对病虫害的影响及防治对策[J]
.中国农业气象,1993,14(1):41-43.
被引量:37
7
杨廷策.
抛秧栽培技术推广对稻瘿蚊种群动态影响及防治对策[J]
.广西植保,2002,15(2):4-5.
8
石兰瑛,何建和,王卫萍.
浅析晋城市1996年天气气候对蔬菜的影响及防治对策[J]
.山西气象,1997(2):29-30.
9
张喜仓,张春凤.
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防治对策[J]
.河北农业科学,1994(1):33-35.
10
党增青.
麦田病虫草害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及防治效益分析[J]
.农业科技通讯,2013(1):46-48.
被引量:2
生物学教学
2006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