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日本古代文化中的道家思想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道家思想在日本的传播,已有1400余年的历史,对日本文化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研究道家思想对日本文化的影响有着重要意义,但目前学界对此关注不够。本文主要通过对日本思想文化史上一些代表性的人物和文献如圣德太子、《古事记》、《怀风藻》等的分析,对日本古代文化中所包含的道家思想作了一个概述。
作者
张谷
机构地区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
出处
《理论月刊》
2006年第5期158-160,共3页
Theory Monthly
关键词
道家思想
日本古代文化
圣德太子
古事记
怀风藻
分类号
B302 [哲学宗教—外国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698
同被引文献
3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3
参考文献
10
1
木宫泰彦.日中文化交流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163.
2
大庭修.中国典籍在日本的传播与影响[A].王勇,大庭修.中日文化交流史大系[M].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
3
王迪.日本における老驻思想の受容[M].国會刊行会,2001.
4
徐水生.略论道家思想在日本的传播[A].陈鼓应.道家文化研究(第十辑)[C].1996.
5
李威周.老庄思想与日本[A].中日哲学思想论集[C].齐鲁书社,1992.
6
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M].北京:中华书局,1983.779.
7
福永光司.道教と日本文化[M].人文書院,1982.
8
蜂屋邦夫.日本道家文化研究的意义[A].蜂屋邦夫.道家思想与佛教[M].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
9
王迪.日本弘法大师空海的老壮观[A].黄华珍,张仕英.文学、历史传统与人文精神:在日中国学者的思考[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10
魏常海.空海[A].王守华,卞崇道.东方著名哲学家评传(日本卷)[M].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
共引文献
698
1
孙敏强,孙福轩.
庄子文艺美学思想论略[J]
.江淮论坛,2004(4):131-139.
2
刘松来,尹雪华.
《淮南子》艺术鉴赏论探赜[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5(8):188-190.
被引量:1
3
王庆华.
论《汉书·艺文志》小说家[J]
.内蒙古社会科学,2001,22(6):73-76.
被引量:5
4
赵芃.
《道德经》与生态美学[J]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8(6):18-22.
被引量:1
5
张连伟,郭君铭.
庄子“小大之辩”与逍遥之旨[J]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8(6):23-26.
被引量:3
6
张晓虎.
战国社会思想与墨子宗教观的内在矛盾[J]
.云南社会科学,2004(6):125-129.
被引量:4
7
龙仕林.
论《庄子》的人生哲学[J]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5,26(1):4-9.
8
陈小法.
日本“神国思想”与元明时期的中日关系[J]
.许昌学院学报,2005,24(1):92-96.
被引量:2
9
孙昌武.
柳宗元的“民本”思想及其现代意义——在第三届柳宗元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演讲[J]
.柳州师专学报,2005,20(1):7-11.
被引量:2
10
那薇.
庄子的仁义与海德格尔的原伦理学[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2(1):48-52.
同被引文献
3
1
吴春燕.
道家思想东传时间考辨[J]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2):81-84.
被引量:1
2
吴春燕.
三教一致论在日本中世禅林的历史变迁[J]
.殷都学刊,2011,32(2):55-59.
被引量:2
3
曾磊.
秦汉紫色观念的演进[J]
.史学月刊,2013(2):121-125.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1
1
韦立新,彭英.
日本文化与道家文化渊源略考[J]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3,24(6):46-49.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3
1
于永妍.
日本明治时代文学中的老庄之风[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7,0(1):46-48.
被引量:1
2
王青.
近年来中国的日本哲学及思想史研究概述[J]
.中国哲学年鉴,2017(1):195-211.
3
周洁.
日本文化与中国道家思想的渊源[J]
.青春岁月,2018(5):213-213.
1
王明星.
朝鲜古代文化对日本的影响[J]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32(4):56-61.
被引量:1
2
学诚.
以史为鉴 面向未来——中国佛教界抗日护国活动的启示[J]
.中国宗教,2005(8):48-51.
3
张爱民.
《庄子》在日本的传播[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50(2):12-17.
被引量:2
4
甘峰,俞素美.
圣德太子的“神佛儒习合”与日本现代化[J]
.日本研究,1994(1):83-87.
被引量:1
5
福永光司,朱越利.
道教生命哲学及其在日本的影响[J]
.中国哲学史,1994(6):77-84.
被引量:2
6
田丸德善,张大柘.
日本近代的思想和佛教——概观和问题[J]
.世界宗教文化,1989(4):35-39.
7
韩昇,蒋维崧.
再论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圣德太子写经[J]
.中国历史文物,2004(3):48-58.
被引量:1
8
何劲松.
天台宗在日本和韩国的传承与发展[J]
.东南文化,1994(2):119-131.
9
庭野日.
日本代表团顾问庭野日鑛先生的补充发言[J]
.法音,1995(6):29-30.
10
王守华.
神道思想研究的现代意义[J]
.日本学刊,1997(3):77-93.
被引量:5
理论月刊
2006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