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6-52,共7页
Philosophical Research
参考文献12
-
1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M].中华书局,1983年版..
-
2.《道德经》[M].贵州人民出版社,1989年..
-
3.《庄子》[M].,..
-
4.《太平经》[M].,..
-
5《抱朴子内篇》
-
6《云笈七签》
-
7《南华真经注疏》.中华书局,1998年版,第5页,第60页.
-
8《钟吕传道集》
-
9《西升经》
-
10《周易参同契》
共引文献312
-
1董平.庄子与葛洪——论道家生命哲学向宗教信仰的转变[J].浙江社会科学,2004(4):141-148. 被引量:5
-
2范斌,马青云.笔与道参与人类精神重塑的终极意义[J].教育评论,2004(2):33-36.
-
3彭富春.说游戏说[J].哲学研究,2003(2):39-45. 被引量:28
-
4丁原明.老子的生存哲学[J].哲学研究,2003(3):40-45. 被引量:6
-
5管锡华.从《史记》看上古几组同义词的发展演变[J].语言研究,2000,20(2):95-110. 被引量:3
-
6赵建永.汤用彤对《太平经》与早期道教关系的研究[J].哲学研究,2004(8):32-38. 被引量:5
-
7赵东明.“自然”之意义——一种海德格尔式的诠释[J].哲学研究,2002(6):58-63. 被引量:6
-
8周山.解读《指物论》[J].哲学研究,2002(6):74-79. 被引量:9
-
9黄克剑.由“命”而“道”——老子、孔子前后中国古代哲学命意辨正[J].哲学研究,2002(7):39-46. 被引量:8
-
10王家葵.陶弘景与梁武帝──陶弘景交游丛考之一[J].宗教学研究,2002(1):30-39. 被引量:6
同被引文献51
-
1杨治良,刘素珍,钟毅平,高桦,唐永明.内隐社会认知的初步实验研究[J].心理学报,1997,29(1). 被引量:89
-
2陈昌文.道教人格简论[J].宗教学研究,1998(2):14-22. 被引量:1
-
3张钦.道教情绪──脏腑论与现代情绪论的比较研究[J].宗教学研究,1998(4):69-72. 被引量:1
-
4胡德海.论中国历史上的教育家[J].教育研究,1998,19(8):43-47. 被引量:28
-
5毛礼锐.儒家的“教学论”初探[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79(6):61-69. 被引量:5
-
6程蔷.民间叙事模式与古代戏剧[J].文学遗产,2000(5):98-103. 被引量:23
-
7胡会林.道家、道教“出世心理”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J].江西社会科学,1996,16(6):49-52. 被引量:3
-
8郑土有.仙化现象:中国民间神灵的独特演变规律[J].思想战线,1991,17(2):34-41. 被引量:2
-
9张未民.侠与中国文化的民间精神[J].文艺争鸣,1988(4):48-55. 被引量:16
-
10潘显一.论道教美学人格理想[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3):105-112. 被引量:1
引证文献7
-
1彭智华.中国传统“以德养生”观及其现代意义[J].学理论,2012(2):181-182. 被引量:2
-
2华磊.理想人格视角下的大学生素质教育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30):73-75. 被引量:1
-
3董洪杰,李朝旭.叙事文本中民间神化人物的价值定向与人格特征[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6):109-117. 被引量:4
-
4郭硕知.稳步前行:中国本土道教心理学研究述评[J].中国道教,2020(3):26-31.
-
5高文,吴芳龄.湖湘道教隐逸文学视阈下慢综艺旨趣——以《向往的生活》为例[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7(5):69-76. 被引量:1
-
6李乾明.我国传统教学论走出的中国道路[J].教育史研究,2023,5(1):44-51. 被引量:1
-
7覃艺岚.论中国传统人物画中的儒释道精神[J].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2024(1):12-14.
二级引证文献9
-
1周虎,樊拖迎.论养德养生[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6,31(4):1253-1255. 被引量:2
-
2丁闽江.“四养”视域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创新实践[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20(2):88-91. 被引量:13
-
3张泽.台湾地区高校开设通识课程对大陆人文素质教育的启示[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72-74. 被引量:2
-
4王云红,吴灿灿.清代黄河河神黄大王形象塑造探析[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6(5):1-6.
-
5张卓远,侯怀银.我国教学论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J].课程.教材.教法,2023,43(8):72-78.
-
6刘洪涛,曹盈.使用与满足理论视域下城市人群田园梦的视频化再现——以综艺节目《向往的生活》为例[J].新闻爱好者,2024(4):81-83.
-
7赵敏.评书述祖现象平议[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5):483-488.
-
8刘永琪,李朝旭,李瑞琪,李晓密.海神祭祀仪式背后的心理机制分析——以胶东乳山海阳所为例[J].心理学进展,2020,10(8):1097-1105.
-
9王心怡,江春红,孔亚荣,张澳.儒家君子人格对民间神化人物进程的影响——以关羽信仰为例[J].心理学进展,2022,12(1):221-227.
-
1朱亚芳.我们是快乐的“九妹”[J].当代贵州,2011(27):57-57.
-
2王厚香,汲广运.颜子尊师重道及影响[J].管子学刊,2004(2):75-77.
-
3感谢失败[J].课外阅读,2008(1):35-35.
-
4李青.“八荣八耻”的儒学禀赋[J].职业时空,2008,4(6):9-10.
-
5刘洁.《太上感应篇》与道教的劝善思想[J].华夏文化,2008(3):26-28.
-
6陈生康.在科学荣誉面前[J].道德与文明,1983(3):10-11.
-
7崔允漷.万春印象[J].江苏教育研究(实践)(B版),2009(12):13-13. 被引量:1
-
8高立胜.企业的良心[J].企业文化,2001(10):6-7.
-
9王斌.多思 善思 智慧 效率[J].小学教学(数学版),2009(9):16-16.
-
10石德肋撒.五月——圣母月的善思[J].中国天主教,1991,0(4):50-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