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木荷防火林带效益初探
被引量:
1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广东营造生物防火林带(木荷为主)有较长的历史,上世纪50年代末在肇庆市一些国营林场就开始种植木荷防火林带,到目前为止,这些地方的生物防火林带已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长期以来,对木荷林带的效益评估未进行系统地总结研究,通过对木荷林带效益的监测研究表明,营造木荷防火林带具有较强的防火效能,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
作者
林中大
付海真
练丽
机构地区
广东省林业调查规划院
出处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06年第2期53-55,共3页
Central South Forest Inventory and Planning
关键词
木荷
防火林带
效益评估
广东
分类号
S762.3 [农业科学—森林保护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7
同被引文献
90
引证文献
12
二级引证文献
61
参考文献
2
1
广东省林业勘测设计院.广东省生物防火林带工程建设规划[Z].1996.
2
国家林业局森林防火办公室.中国生物防火林带建设[M].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12.
共引文献
7
1
赵俊石,王乃康,赵平.
泥浆作为森林消防灭火剂的可行性研究[J]
.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2006,34(3):19-22.
被引量:2
2
李立伟.
树种防火性能的灰色综合评判[J]
.防护林科技,2006,19(4):17-18.
被引量:2
3
刘波,余树全,郑文达,刘雪松,黄志伟,张子焰.
浙江省生物防火树种研究现状及发展对策[J]
.浙江林业科技,2007,27(2):81-86.
被引量:9
4
李国雷,赵永军,陈吉虎.
我国飞播林资源及可持续经营对策[J]
.水土保持通报,2007,27(3):161-166.
被引量:7
5
赵俊石,王乃康,赵平.
泥浆对灭森林火效果的实验研究[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7,29(4):170-172.
6
许健康,程蓉蓉,汪树人.
歙县建设森林防火生物隔离带的思考[J]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0):156-157.
被引量:1
7
刘昌营.
长汀水土流失治理恢复区生物防火林带的营造[J]
.防护林科技,2013,26(5):46-49.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90
1
朱圣潮.
浙江丽水太山山地常绿阔叶林的物种多样性[J]
.生态学杂志,2006,25(5):482-486.
被引量:6
2
傅国勇,杨堂亮,周刚辉,叶火宝,叶征莺,楼枝春.
木荷优质苗的培育[J]
.林业实用技术,2004(9):24-24.
被引量:4
3
林沐恩.
木荷防火林带营造技术[J]
.林业科技开发,2004,18(6):71-72.
被引量:16
4
刘爱荣,吴德友,陈先刚.
木荷防火林带阻隔林火蔓延机理的初探[J]
.森林防火,1994(2):37-39.
被引量:10
5
曾志光,肖复明,包国华,叶金山,王胜亮,聂煜,王城辉,刘金生.
木荷地理种源苗期性状遗传变异研究[J]
.林业科学研究,2005,18(1):27-30.
被引量:19
6
张萍,周志春,金国庆,吴云生,范辉华.
木荷种源鲜叶抑燃和助燃性化学组分的差异[J]
.林业科学研究,2005,18(1):80-83.
被引量:9
7
杨建生,朱振宏,彭喜方,曾秋龙,彭春景.
丰顺县木荷防火林带抗火效能及其营造技术[J]
.森林防火,2005(1):40-42.
被引量:9
8
姜凤岐,朱教君,周新华,林鹤鸣.
林带的防护成熟与更新[J]
.应用生态学报,1994,5(4):337-341.
被引量:50
9
张家来,辜忠春,曾祥福,王少元,漆荣.
湖北乔灌复层防火林带模式研究[J]
.湖北林业科技,2005,34(3):18-21.
被引量:5
10
李春静,蒋仁忠.
平原农田防护林杨树生长模型及应用研究[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8(3):307-309.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12
1
黄志伟,余树全,胡庭兴,应尚蛟.
不同木荷防火林带建设模式群落学特征比较[J]
.林业科学,2008,44(1):101-106.
被引量:24
2
谢惜媚,陆慧宁.
木荷花挥发性成分的GC-MS分析[J]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08,16(4):373-376.
被引量:4
3
袁兴华,梁柏,谢正生.
木荷鲜花香气化学成分研究初报[J]
.广东林业科技,2008,24(5):41-44.
被引量:4
4
翁永发,柴雄,戴慈荣,张乃华,余启国,杜国坚,陈友吾,宋其岩.
木荷生物防火林带与针叶林易燃物数量比较研究[J]
.浙江林业科技,2010,30(4):62-65.
被引量:7
5
邓超,熊俊.
南昌地区木荷生物防火林带造林人工技术和效果[J]
.生物灾害科学,2013,36(2):210-212.
被引量:2
6
姜新.
我国木荷研究现状与展望[J]
.河北农业科学,2013,17(1):42-45.
被引量:10
7
刘政,沈泉,周宇峰,施拥军,罗民强.
木荷生长与防火效益的相关性研究[J]
.华东森林经理,2015,29(1):44-47.
被引量:4
8
朱娟.
含山县木荷防火林带构建关键技术措施[J]
.安徽农学通报,2015,21(11):103-103.
被引量:2
9
张达娟,张树林,孙茂军,戴伟.
条纹斑竹鲨养殖藻丛刷系统水质净化技术的应用[J]
.安徽农学通报,2015,21(11):113-116.
10
蒋泽平,潘林,姜维华,蒋政阳.
木荷耐寒速生优良单株离体培养与植株再生[J]
.江苏林业科技,2015,42(4):14-16.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
61
1
廖竞业.
不同林龄木荷人工林土壤质量差异分析[J]
.林业科技通讯,2023(12):136-139.
2
傅祥久.
木荷优质干材培育修枝技术的研究[J]
.河北农业科学,2010,14(5):10-13.
被引量:6
3
伍树青.
河源市森林防火的思考[J]
.森林防火,2010(2):3-5.
被引量:2
4
陈伟光,张卫强,李召青,曾令海,周平,周毅,陈光胜.
木荷等6种阔叶树种光合生理特性比较[J]
.广东林业科技,2010,26(4):12-17.
被引量:6
5
刘世勤,丰炳财,汪建敏,徐高福,余树全,赵洁.
千岛湖库区防火林带结构与组成及其优化选择[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4(5):153-156.
被引量:4
6
李因刚,应光明,柳新红,何小勇,应尚蛟,陈军晓.
速生五金木柄原料林树种评价体系构建与应用[J]
.浙江林学院学报,2010,27(5):719-724.
被引量:4
7
翁永发,柴雄,戴慈荣,张乃华,余启国,杜国坚,陈友吾,宋其岩.
木荷生物防火林带与针叶林易燃物数量比较研究[J]
.浙江林业科技,2010,30(4):62-65.
被引量:7
8
张卫强,曾令海,王明怀,殷祚云,周平,李召青,陈光胜.
东江中上游主要造林树种光合生理特征[J]
.生态环境学报,2011,20(1):51-57.
被引量:12
9
杨鸿培,文芒才,肖文武,郭贤明.
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茶树生物防火隔离带建设及其效果分析[J]
.林业调查规划,2011,36(5):67-69.
被引量:1
10
陈景栋.
火力楠防火林带营建技术[J]
.林业实用技术,2012(3):10-11.
被引量:1
1
阮传成,林如兰.
木荷防火林带防火效能的试验研究[J]
.福建林学院学报,1989,9(A04):51-57.
被引量:11
2
卓立新.
木荷防火林带造林技术及生长特性调查研究[J]
.林业勘察设计,2006,26(2):183-186.
被引量:8
3
陈黎,汪小飞.
生土防火路改建木荷防火林带的效益研究[J]
.江苏林业科技,2002,29(2):12-15.
4
周志桥.
浅谈木荷育苗试验与防火林带营建[J]
.大科技(科技天地),2011(9):37-38.
5
张朝旺.
浅谈木荷育苗试验与防火林带营建[J]
.广东科技,2010,19(24):47-49.
被引量:2
6
杨长职.
木荷防火林带更新技术[J]
.森林防火,1993(3):26-27.
被引量:2
7
王寿明.
木荷防火林带的营造[J]
.湖南林业,2008(11):17-17.
被引量:4
8
卢柏威,袁水庆.
木荷防火林带防火效能的试验[J]
.广东林业科技,1989,0(4):14-16.
9
王寿明.
浅析木荷防火林带的营造[J]
.安徽林业,2008,0(2):33-33.
10
覃达由.
胡子鲶与甲鱼混养效益初探[J]
.广西水产科技,2001(3):38-41.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06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