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中国古代冠礼的特征属性
被引量:
5
On the Characteristic Attribute of China' Archaic Coronal Proprieties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冠礼,是给跨入成年人行列的男子加冠的礼仪,标志着从此不再是孩子,而是大人了。其仪式本身十分繁复,在历史上曾备受重视,被称为“礼之始”。中国古代冠礼有诸多特征,重要的如其主体是汉族、儒家色彩鲜明、仪式日渐简约化、明显的等级色彩、极强的教育性、明显的性别差异以及象征性、交际性等。
作者
戴庞海
机构地区
郑州大学历史学院
出处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00-202,共3页
Academic Journal of Zhongzhou
关键词
中国
古代冠礼
特征
分类号
K203 [历史地理—中国史]
K892.9 [历史地理—民俗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5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22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12
参考文献
1
1
常金仓.
《史学博士园地》编者按先秦礼仪风俗的演化规律[J]
.北方论丛,1993,0(1):88-93.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
5
1
金则恭.《仰韶文化的埋葬制度》[A]..《考古学集刊》4[C].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
2
法国社会学家列维·布留尔说,所谓集体表象是"在该集体中世代相传,它们在集体中的每个成员身上留下深刻的烙印,同时根据不同情况,引起该集体中每个成员对有关客体产生尊敬、恐惧、崇拜等等的感情.它们的存在不取决于每个人;其所以如此,并非因为集体表象要求的某种不同于构成社会集体的各个体的集体主体为前提,而是因为它们所表现的特征不可能以研究个体本身的途径来得到理解".见《原始思维》,商务印书馆,1985版.
3
布留尔.《原始思维》,商务印书馆.1987.299页.
4
《摩蚁法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5
陶立番.《民俗学概论》.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7.
同被引文献
22
1
刘鹏.
析武术教学中武德教育的渗透[J]
.搏击(武术科学),2005,2(1):49-50.
被引量:29
2
梁满仓.
论魏晋南北朝的早婚[J]
.历史教学问题,1990(2):11-16.
被引量:13
3
胡祥琴.
民族政权构成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胡汉融合[J]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80-83.
被引量:3
4
梁满仓.
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五礼制度化[J]
.中国史研究,2001(4):27-52.
被引量:43
5
戴庞海.
略论中国古代冠礼的教育功能[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8(2):22-26.
被引量:7
6
阎步克.
宗经、复古与尊君、实用(上)──中古《周礼》六冕制度的兴衰变异[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2(6):94-106.
被引量:19
7
阎步克.
宗经、复古与尊君、实用(中)──《周礼》六冕制度的兴衰变异[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43(1):95-108.
被引量:10
8
阎步克.
宗经、复古与尊君、实用(下)——《周礼》六冕制度的兴衰变异[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43(2):92-103.
被引量:11
9
戴庞海.
冠礼起源于母系氏族时期考[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3(3):143-146.
被引量:1
10
戴庞海.
冠礼研究文献综述[J]
.河南图书馆学刊,2006,26(4):110-113.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5
1
张树清.
《小尔雅》“弁髦”考辨[J]
.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2010(2):31-31.
2
焦杰.
试论先秦冠礼和笄礼的象征意义[J]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63-70.
被引量:9
3
庞骏.
魏晋南北朝皇帝元服礼简论[J]
.阅江学刊,2012,4(1):59-68.
被引量:2
4
王承昱.
古代冠礼对当前武德教育的启示[J]
.武术研究,2016,1(4):33-35.
被引量:1
5
陶辉,戴紫薇,吴倩倩,李斌.
魏晋南北朝士冠礼变迁考辨[J]
.丝绸,2021,58(12):105-109.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12
1
夏志刚.
南北朝释奠推行模式比较[J]
.阅江学刊,2013,5(3):65-70.
2
侯文博.
古代成人礼的文化内涵——古代成人礼教学设计[J]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2014,0(12):4-8.
被引量:1
3
郭晶晶.
原始社会成年仪式的性别文化意义[J]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30(3):149-154.
4
焦杰.
中国古代夫妻权力关系与家庭暴力——兼论清代妇女的以暴制暴犯罪[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46(4):131-138.
被引量:5
5
贺少雅.
当代成人礼俗的类型、源流与发展[J]
.文化遗产,2018(4):80-87.
被引量:3
6
石王晨.
先秦成人礼的伦理意蕴探析[J]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6(3):106-108.
被引量:2
7
王宾,刘晰娟,冯金瑞.
武德教育融入中医药院校传统保健体育教学的理论研究[J]
.中国医药导报,2021,18(7):83-86.
被引量:3
8
陶辉,戴紫薇,吴倩倩,李斌.
魏晋南北朝士冠礼变迁考辨[J]
.丝绸,2021,58(12):105-109.
被引量:2
9
付雅雯,梁惠娥.
20世纪80年代以来汉族人生礼仪服饰研究综述[J]
.丝绸,2022,59(10):139-148.
10
卢艺.
传统冠礼道德教化的当代价值启示[J]
.人民论坛,2022(19):104-106.
被引量:1
1
戴庞海.
略论中国古代冠礼的教育功能[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8(2):22-26.
被引量:7
2
白华.
古代冠礼简论[J]
.甘肃社会科学,2003(6):147-148.
被引量:3
3
李欣.
古代冠礼仪式的法律思考[J]
.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09,13(7):56-56.
4
张自慧.
中国古代冠礼的德育价值探析[J]
.成人教育,2011,31(8):42-45.
被引量:5
5
贺少雅.
从字说创作看元代冠礼的传承与变迁——兼论儒家的成人观念[J]
.文化遗产,2016(5):47-55.
被引量:3
6
陈华文,陈顺宣.
古代冠礼的一种变异——庆号习俗[J]
.东南文化,1990(Z1):78-81.
被引量:1
7
晓文.
胡适喝酒[J]
.钟山风雨,2004,0(1):41-41.
8
胡朝阳,胡同庆.
论敦煌壁画中的简约化与整体化现象[J]
.敦煌研究,2007(2):51-56.
被引量:6
9
汉服和成人仪式[J]
.课堂内外(高中版)(A版),2006(7):8-8.
10
黄宇鸿.
《说文》中所见的古代风俗礼仪——《说文》汉字民俗文化溯源研究之四[J]
.社会科学家,2003,18(2):122-125.
被引量:2
中州学刊
2006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