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和平发展”:中国崛起之路的必然选择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国际社会对于中国能否打破历史发展常规,走出一条和平发展的崛起之路,极为关切。本文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中国国情、发展目标及中美国力差距几个方面,论证中国走和平发展的崛起之路的必然性。中国有能力、有信心实现和平发展。
作者
王历荣
机构地区
浙江林学院
出处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35-138,共4页
The Journal of Yunnan Administration College
关键词
和平发展
崛起
选择
中国
历史文化传统
分类号
D820 [政治法律—外交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5
参考文献
13
共引文献
64
同被引文献
11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3
1
EmmaV.Broomfield,Perceptions of Danger:the China Threat Theory[J].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 2003,12 (35).
2
林兆木.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的十三年[N].人民日报,2002-11-26.
3
[美]吉姆·赫尔姆斯.外交与威慑:美国对华战略[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8.
4
庞中英.构筑和平崛起的国家战略[N].中国青年报,2004-03-26.
5
徐坚.
和平崛起是中国的战略抉择[J]
.国际问题研究,2004(2):1-8.
被引量:42
6
中美最高层频繁交往谋求双赢的大国关系[J/OL].http://www.sina.com cn.2005-11-22.
7
胡锦涛.在伦敦金融城发表演讲阐述中国和平发展观[DB/OL].华夏经纬网www.huaxia.com,2005-11-09.
8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网[DB/OL].www.ciis.org.cn.
9
曲星.中国外交五十年[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
10
乔纳森·阿德尔曼,池玉石.象征性战争:1840-1980年中国人使用的武力[M].台北国际关系研究所,1993.
二级参考文献
5
1
徐坚.
国际新秩序的规范制度建设与过渡时期国际关系的特点[J]
.国际问题研究,2001(2):18-22.
被引量:3
2
徐坚.
当前国际关系调整中若干趋向[J]
.国际问题研究,2002(6):7-11.
被引量:4
3
徐坚.《新干涉主义与国际关系的法理基础》[A].文载杨成绪主编的.《新挑战-国际关系中的人道主义干预》[C].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年1月版..
4
参见徐坚:《新干涉主义与国际关系的法理基础》,文载杨成绪主编的《新挑战-国际关系中的"人道主义干预"》,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年1月版.
5
沈雅梅.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国际人权政策及其演变[J]
.国际问题研究,2004(1):64-69.
被引量:4
共引文献
64
1
郭丽.
建构主义视角下“9·11”后美国对伊朗核政策的研究[J]
.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09,11(2):27-30.
2
张农寿,胡晓燕.
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学派关于世界秩序范式的争论[J]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8(5):723-726.
3
张汝根.
哈尔滨对俄经贸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管理观察,2008(25):111-113.
4
徐敏,汪强.
论建设和谐社会中国防与经济的协调发展[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31(S2):4-4.
5
闫义夫.
探析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理论和实践意义[J]
.消费导刊,2009(16):224-224.
被引量:1
6
王猛.
“和平崛起”的文化历史解读[J]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2(3):43-47.
7
白云真,丁蕾.
世界秩序的变革:一种新葛兰西主义的基本视角[J]
.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1(4):84-86.
8
李秋烟.
中国和平崛起中的国家利益[J]
.兰州学刊,2004(6):30-32.
被引量:1
9
王亚明.
和平崛起:冷战结束以来中国外交战略的价值和利益取向[J]
.浙江社会科学,2005(1):52-57.
被引量:1
10
李凯中.
和平崛起:中国独立自主的价值选择[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26(3):197-200.
同被引文献
11
1
李智.
论文化外交对国家国际威望树立的作用[J]
.学术探索,2004(10):90-94.
被引量:6
2
王智军.
“中国模式”及其世界命运[J]
.社会主义研究,2005(3):106-109.
被引量:12
3
邓显超.
提升中国软实力路径[J]
.理论与现代化,2006(1):15-20.
被引量:20
4
马振岗,阎学通,楚树龙,康培.
2006年中国国际战略走向如何[J]
.人民论坛,2006(01B):46-48.
被引量:3
5
孙相东,岳占菊.
国际竞争中的“软实力”[J]
.前线,2006(3):34-36.
被引量:12
6
卢新华.
关于提升中国软实力几点思考[J]
.集团经济研究,2006(04S):38-39.
被引量:6
7
万君宝.
上海世博会的文化营销与软实力构建[J]
.城市规划学刊,2006(3):64-68.
被引量:18
8
张益群.
对美国道德教育的分析和思考[J]
.世界教育信息,2006,19(8):17-19.
被引量:9
9
胡宗山.
大国经验与中国的崛起应对战略[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45(5):44-50.
被引量:3
10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浙江经验与中国发展研究"课题组.
科学发展观与新文化观[J]
.哲学研究,2006(11):3-15.
被引量:7
引证文献
1
1
孔令刚.
中华文明与中国发展模式——文化“软实力”的国际比较研究[J]
.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3(4):22-29.
1
欧阳雪芹.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精神文明建设[J]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14(4):5-7.
2
重庆市委书记汪洋 在成功换届基础上全面推进政治交接[J]
.中国统一战线,2007(7):7-7.
3
刘南燕.
历史文化传统对我国政党制度形成的影响[J]
.前进论坛,2001(4):20-22.
被引量:1
4
法言.
鲜明的特征——话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五)[J]
.中国人大,2011(15):25-30.
被引量:1
5
路兆倩.
论宪法的基本原则及其适用[J]
.西部大开发(中旬刊),2011(4):147-147.
6
熊光楷.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致力于世界和平发展[J]
.求是,2007(11):58-60.
被引量:2
7
峻松.
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看中国和平崛起[J]
.科教文汇,2012(4):201-202.
8
王怀超.
当代中国的历史主题:实现现代化[J]
.中国社会发展战略,2001(4):17-20.
9
毅刚.
改革开放30年,讲述百姓身边的故事[J]
.老年世界,2008(11):4-5.
10
之言.
关键在党[J]
.天津支部生活,2006(11):1-1.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2006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