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被引文献13
-
1高清海.哲学的命运与中国的命运──20年哲学历程的回顾与展望[J].哲学研究,1998(6):19-26. 被引量:37
-
2胡兴松.中学哲学教学的忧思及其出路[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4(7):24-26. 被引量:3
-
3孙正聿.关于哲学教育改革的几个问题[J].哲学研究,2000(6):65-69. 被引量:60
-
4闵大洪.中国报业数字化的进程与前瞻[J].传媒,2006(2):38-39. 被引量:10
-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59-360.
-
6黑格尔.法哲学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296.
-
7张晓明.《2005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R].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3.P188.
-
8哈贝马斯著,曹卫东等译.《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上海: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年.
-
9威尔伯·施拉姆等著.《报刊的四种理论》,北京:新华出版社,1981年.
-
10孙正聿.学修养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
1华旻.《中国现代哲学史稿》(上卷)[J].哲学动态,1988(2).
-
2默明哲.《中国哲学史研究》编辑部召开第八次夏季学术讨论会[J].哲学研究,1987(11):79-80.
-
3朱德生.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改变世界的理论[J].江苏社会科学,1996(1):50-55.
-
4袁伟时.中国现代哲学史研究管窥[J].哲学研究,1986(9):37-44. 被引量:1
-
51991年《哲学译丛》总目录[J].世界哲学,1992(1):81-82. 被引量:1
-
6李晓.新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未来走向[J].福建江夏学院学报,2000(3):40-43. 被引量:2
-
7范鹏,阮青.1987:中国现代哲学史研究的重要一年[J].哲学动态,1988(6):20-24. 被引量:1
-
8Т.И.奥伊泽尔曼,张浩.马克思主义与20世纪的非马克思主义哲学[J].世界哲学,1992(6):1-6. 被引量:1
-
9D.贝尔格纳,洪佩郁,蔺月峰.胡塞尔与现代资产阶级哲学[J].世界哲学,1985(4):50-55.
-
10欧阳康.从真理标准讨论到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形态——面向21世纪的我国哲学发展战略构想[J].天津社会科学,1998(6):5-11. 被引量: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