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论真理的社会生活本性 被引量:3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人们常从知识论的角度理解真理问题,而遗忘了真理极为重要的社会生活本性。我们认为,从哲学史上看,真理问题一开始就是与社会生活内在关联在一起的,它源于哲学家们对于“社会生活统一性”根据的寻求,但由于传统哲学所坚持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使得它的这种寻求不仅不能为“社会生活的统一性”提供充分的根据,反而导致了社会生活的抽象化与虚无化。我们认为,只有破除传统形而上学“发现论真理观”,真理才能真正回归其社会生活本性,并为“社会生活的统一性”提供真实的基础。“创造论真理观”即是这样一种与社会生活的本性相适应的真理观,“创造论的真理观”所说的“创造”,并非单数主体的独白式活动,而是“主体间”的共同参与和创造,它意味着“主体间”的共同参与、论辩、妥协和商谈,因而“创造论真理”是一种在主体间的社会交往过程中生成的社会性真理,具有鲜明的社会生活本性。
作者 贺来
出处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3-49,共7页 Jianghai Academic Journal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2

  • 1罗蒂.《偶然、反讽与团结》.徐文瑞译.43页,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 2柏拉图.《理想国》[M].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第130-131页.
  • 3阿伦特:《生活和私人生活》,《文化与公共性》.三联书店1998年版,第88页
  • 4罗蒂.《哲学与自然之镜》[M].三联书店,1987年版.第13、13-15、14-15、432-433、18、431、18页.
  • 5施兰格等:《哲学家和他的假面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第4,5页
  • 6戴维森.《真理、意义、行动与事件》[M].商务印书馆,1993年版.第112页.
  • 7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M].三联书店,1987年.第421-422、422页.
  • 8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下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2年版.第493页
  • 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60年.第568、567页.
  • 10理查德.罗蒂,艾彦.普遍主义的崇高,浪漫主义的深度,实用主义的狡诈[J].第欧根尼,2005(1):1-18. 被引量:7

共引文献889

同被引文献19

  • 1孙正聿.从两极到中介——现代哲学的革命[J].哲学研究,1988(8):3-10. 被引量:40
  • 2达德利·夏佩尔.理由与求知[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0.443.
  • 3贺来.辩证法与实践理性[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 4汉斯-格奥尔格·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上卷[M].洪汉鼎,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
  • 5WALKERR.Theoriesoftruth[A].成晓光.西方语言哲学教程[C].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206-229.
  • 6苏姗·哈克.逻辑哲学[M].罗毅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 7RORTY R. Contingency,Irony and Solidarity[M]. New York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9.5.
  • 8DAVIDSON D. The structure and content of truth[J]. The Journal of Philosophy, 1990,87(6) :279 -328.
  • 9鲁道夫·卡尔纳普.可检验性和意义[A].洪谦.逻辑经验主义[C].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69-81.
  • 10DAVIDSON D. Truth and meaning[A]. MARTINICH A P. The Philosophy of l.anguage[C]. Oxford:Oxford Uni versity Press, 1990.79-90.

引证文献3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