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十条辩析
被引量: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关于费尔哈的提纲》第十条的传统理解中,对“市民社会”,“立脚点”和“人类社会或社会化的人类”的解释在逻辑上和历史层面都是矛盾的。只有联系马克思新世界观产生的背景,在历史与逻辑的统一中才能真正理解其内涵。“市民社会”指的是私人利益的物质交往关系中的孤独的原子式的个人,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资产阶级社会;“立脚点”指的不是笼统的历史基础,而是以利益为属性的历史的具体的人;“人类社会或社会化的人类”指的是无产阶级,而不是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
作者
姜喜咏
机构地区
中南民族大学社科部
出处
《兰州学刊》
2006年第5期4-5,共2页
关键词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市民社会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分类号
B03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170
同被引文献
50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7
参考文献
1
1
俞可平.
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及其历史地位[J]
.中国社会科学,1993(4):59-74.
被引量:171
共引文献
170
1
张洪武.
协商民主:作为社会整合的同意政治[J]
.吉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0(2):3-7.
2
劳凯声.
从多学科、跨学科视角理解教育法的部门法定位及其法典化问题[J]
.中国教育法制评论,2023(1):1-13.
3
洪海林.
世纪民法典的社会基础——从乡土社会走向市民社会[J]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2,4(5):17-20.
4
李婷.
试论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现代意义[J]
.社科纵横,2004,19(5):63-64.
被引量:1
5
李伟峰.
论合作契约理念在经济法中的确立与展开[J]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6(3):67-70.
6
何增科.
市民社会概念的历史演变[J]
.中国社会科学,1994(5):67-81.
被引量:268
7
王宏英.
构建以税收的人性化色彩为表征的中国公民社会[J]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4(4):102-106.
8
齐慧敏,吕洪波.
马克思主义利益观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范畴[J]
.内蒙古社会科学,2004,25(5):65-68.
被引量:1
9
林娜.
论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定位及超越[J]
.东南学术,2004(6):100-104.
被引量:6
10
董文军,曹盛.
经济法的利益观[J]
.当代法学,2005,19(1):57-62.
被引量:7
同被引文献
50
1
黄学胜,吴一帆.
在自然与历史之间:卢卡奇对恩格斯自然辩证法态度的早晚期转变[J]
.宁夏社会科学,2021(1):40-46.
被引量:2
2
蒙运芳.
对《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十一条的新理解[J]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4(4):64-66.
被引量:4
3
张一兵.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文本结构研究[J]
.宁夏社会科学,1999(4):10-15.
被引量:16
4
张一兵.
实践:在何种意义上成为马克思科学方法论的基石——经济学视域中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J]
.学习与探索,1998(6):64-69.
被引量:25
5
邓建宏.
论新旧唯物主义与市民社会和人类社会的关系[J]
.河南社会科学,1997,5(2):30-33.
被引量:2
6
张立波.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十一条的新理解[J]
.教学与研究,1995(4):50-51.
被引量:2
7
邹诗鹏.
生存论转向与马克思的实践哲学[J]
.现代哲学,2002(1):27-32.
被引量:8
8
习近平.
略论《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时代意义[J]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1(9):3-10.
被引量:79
9
鉴传今.
“哲学中国”:让思想成就未来——关于“中国哲学大会(2004)”的报道[J]
.哲学研究,2004(10):3-11.
被引量:4
10
王德峰.
从“生活决定意识”看马克思的哲学革命的性质[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7(1):35-41.
被引量:11
引证文献
5
1
张一明.
穿越旧哲学的迷障——读《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后两条有感[J]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5):57-58.
2
姜喜咏.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实质性”建构的三个基本面[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31(4):94-99.
被引量:1
3
胡建东,穆艳杰.
从哲学“如何切中现实”到“切中何种现实”——论“新唯物主义立脚点”问题[J]
.理论探讨,2022(3):144-151.
被引量:3
4
黄学胜,易江.
从“市民社会”到“人类社会”——世界观变革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两种社会观[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49(1):54-63.
被引量:3
5
司潇潇.
浅析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第十条第十一条[J]
.哲学进展,2021,10(3):197-201.
二级引证文献
7
1
李珊.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传统文化底蕴研究[J]
.前沿,2014(15):72-74.
2
胡建东.
由“价值性”批判到“前提性”批判——哲学思维方式变革语境下的马克思生态思想[J]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3(1):12-21.
被引量:5
3
黄学胜,易江.
论马克思与施蒂纳在道德观上的差异[J]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23(4):78-87.
4
任保平,李培伟.
以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国式经济现代化的系统逻辑[J]
.学术界,2023(10):85-100.
被引量:6
5
胡建东.
“哲学的终结”与“生活哲学”的兴起——论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开端”意义[J]
.学术论坛,2023,46(5):44-51.
6
陈飞.
非物质劳动的生命政治解读——基于马克思立场对哈特和奈格里观点的批判性反思[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50(5):128-139.
7
王仪舒,彭萍.
论社会性存在与个体主体性成长困境的突破:以鲁滨逊形象为例[J]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44(11):68-76.
1
卞绍斌.
马克思“实践哲学”的社会规范意蕴[J]
.社会科学研究,2010(4):9-12.
被引量:1
2
刘良琼.
“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的最初提出——重温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J]
.理论建设,2008,24(5):15-17.
3
李小萌.
对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实践观的解读[J]
.资治文摘,2015,0(8):50-50.
4
常青青.
浅谈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J]
.学理论,2012(4):53-54.
5
倪洪滨,修毅.
马克思实践观的雏形---《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J]
.北方论丛,1986(2):3-8.
6
丁慧敏.
揭开历史的面纱——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研读[J]
.魅力中国,2014(17):28-28.
7
刘福森.
马克思哲学研究中三个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J]
.哲学研究,2012(6):19-24.
被引量:13
8
刘长庚.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十条中“市民社会”解读的探讨[J]
.社科纵横,2010,25(11):118-120.
被引量:3
9
孙广志.
内涵不等于内容或含义[J]
.大庆社会科学,1994(1):30-31.
10
陈升.
“‘共同利益’是由作为‘私人’的个人造成的”本意新解——谈谈对《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一段话的理解[J]
.道德与文明,1993(3):34-36.
被引量:1
兰州学刊
2006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