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飓风过后再读亨廷顿的《我们是谁》
Reread Huntington's Who Are We: the Challenges to America's National Identity after Hurricane Katrina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卡特里娜飓风给美国人带来的冲击不在于灾情本身,它暴露出了美国国内所存在的深刻的社会问题,不仅仅是贫富悬殊,更是潜藏在这个号称最自由最民主的移民国家之后的,由少数族裔和白人在社会经济和社会地位方面的悬殊而引起的不同种族群体之间的隔膜,这已经深深影响到今日美国的国家认同。本文结合亨廷顿的《我们是谁》一书对这一问题进行评述。
作者
王冀平
机构地区
南京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
出处
《长江论坛》
2006年第2期81-84,共4页
Yangtze Tribune
关键词
卡特里娜飓风
亨廷顿
种族问题
国家认同
分类号
G112 [文化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58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75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6
1
王恩铭.
也谈美国多元文化主义[J]
.国际观察,2005(4):10-19.
被引量:29
2
郝时远.
民族认同危机还是民族主义宣示?——亨廷顿《我们是谁》一书中的族际政治理论困境[J]
.世界民族,2005(3):1-19.
被引量:26
3
刘宝存.
美国肯定性行动计划:发展·争论·未来走向[J]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0(4):49-53.
被引量:10
4
阿隆.伯恩斯坦,辛本健.
美国工作场所的种族歧视[J]
.国外社会科学文摘,2001(11):48-49.
被引量:1
5
黄兆群.
美国的平权措施:引发的争议及存废前景[J]
.世界民族,1999(2):32-36.
被引量:9
6
杨国美,黄兆群.
美国学术界关于移民、民族和种族问题的研究(上)[J]
.世界民族,1997(3):67-71.
被引量:7
二级参考文献
58
1
M.G.史密斯,何宁.
美国的民族集团和民族性——哈佛的观点[J]
.世界民族,1983(6):4-19.
被引量:13
2
华涛.
约翰逊总统与美国“肯定性行动”的确立[J]
.世界历史,1999(4):33-40.
被引量:26
3
朱世达.
克林顿政府在肯定性行动中的两难处境[J]
.美国研究,1996,10(3):63-84.
被引量:23
4
余志森,包秋.
浅论美国多元文化主义[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27(6):112-119.
被引量:15
5
James Hunter Davison, Culture Wars: the struggle to define America ,New York: Basic Books, 1991; Fred Whitehead, ed., Culture Wars: opposing viewpoints ,San Diego, CA: Greenhaven Press, 1994.
6
沈宗美.对美国主流文化的挑战[J].美国研究,1992,:118-149.
7
朱世达.《多元文化主义》[A]..《当代美国文化与社会》[C].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第165-188页.
8
.《当代高级英语辞典》[M].,2000年版.第1150页.
9
Gurpreet Mahajan, The Multicultural Path: Issues of Diversity and Discrimination In Emocracy ,London: Saga Publications, 2002, p.15.
10
Gurpreet Mahajan, The Multicultural Path: Issues of Diversity and Discrimination In Emocracy ,London: Saga Publications, 2002, p.11.
共引文献
75
1
范先明.
美加多元文化主义的产生及发展探索[J]
.长城,2012(6):204-206.
2
马立强.
多元文化主义与美国新史学[J]
.黑龙江史志,2015(1):152-153.
3
钱皓.
美国移民大辩论历史透视[J]
.世界历史,2001(1):18-28.
被引量:15
4
蓝强.
论美国移民政策的演变[J]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25(4):61-64.
被引量:6
5
郝时远.
在差异中求和谐、求统一的思考——以多民族国家族际关系和谐为例[J]
.国际经济评论,2005(6):52-54.
被引量:11
6
侯松岭,喻慧.
浅析国际移民对现代国家民族性的影响[J]
.贵州民族研究,2005,25(3):21-28.
被引量:3
7
张海洋.
简论中国化与和谐社会[J]
.思想战线,2006,32(2):62-72.
被引量:6
8
胡键.
民主的普世性与民族性——从独联体国家的“颜色革命”看民族认同的政治表达[J]
.世界民族,2006(3):1-7.
被引量:2
9
胡键.
中国国际角色的转换与国际社会的认知[J]
.现代国际关系,2006(8):21-24.
被引量:24
10
郝时远.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观念:尊重差异、包容多样[J]
.民族研究,2007(1):1-8.
被引量:34
1
张宏.
卡特里娜飓风留下了什么?[J]
.中国企业家,2005(18):22-22.
2
常涛.
美国的移民社会与美国的政治文化——《我们是谁》读后感[J]
.中国外资,2008(8):212-212.
3
陈中.
多元文化的碰撞与融合[J]
.安徽统一战线,2003(8):22-23.
4
刘翠兰.
种族问题引发的精神磨难(英文)[J]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08(4):111-112.
5
皆有可能[J]
.汽车与驾驶维修(汽车版),2005(10).
6
弥尔顿·英格,高丙中,张林.
反文化的衡量与根源[J]
.文化研究,2009(1):23-66.
7
斯科特·麦康奈尔(Scott,McConnell),马丽雅(译),李锴(译).
兼容并蓄的多元文化和外交政策[J]
.国外社会科学文摘,2009(8):4-7.
8
方亭.
论文化研究中的主体性[J]
.新闻爱好者(下半月),2010(4):34-35.
9
胡杰(编绘).
飓风——“大黑斑”[J]
.科普画王:智慧版,2009(3):14-16.
10
王庆云.
试析韩国文化的发展脉络[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27(10):125-126.
被引量:1
长江论坛
2006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