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被引文献40
-
1吴振坤.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四个必须[J].党政干部学刊,2004(9):4-5. 被引量:2
-
2任保平.新型工业化: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创新[J].经济学家,2003(3):4-11. 被引量:57
-
3迟福林.转变经济增长方式[J].企业管理,2005(1):29-30. 被引量:5
-
4陈德敏.节约型社会基本内涵的初步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15(2):5-9. 被引量:76
-
5李校利,李增辉.科学发展观理论研究述评[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8(2):63-65. 被引量:1
-
6马凯.发展循环经济 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J].求是,2005(16):7-9. 被引量:39
-
7吴振坤.经济增长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转变的紧迫性[J].理论探索,2005(6):7-10. 被引量:6
-
8王志平.“又快又好发展”热潮下的思考[J].探索与争鸣,2006(2):35-37. 被引量:1
-
9陈力.节约型社会必须大力倡导节约型消费方式[J].求实,2006(3):45-47. 被引量:12
-
10郭克莎.中国制造业发展与世界制造业中心问题研究[J].开放导报,2006(2):29-32. 被引量:14
二级引证文献14
-
1周栋良,刘茂松.“两型社会”研究述评[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9(4):29-33. 被引量:9
-
2何伟华.地方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服务“两型社会”建设的研究[J].图书馆,2009(3):110-112. 被引量:4
-
3刘登佐,瓮晶波.两型社会建设与湖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0,22(16):113-114. 被引量:5
-
4詹道葵.建设两型社会应当节约消费[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10(5):27-30. 被引量:1
-
5雷国珍,朱雄君,李美玲.两型社区建设典型模式研究--以长沙市咸嘉湖和望月湖社区为例[J].湖湘论坛,2011,24(1):52-58. 被引量:3
-
6高霞.基于科学发展观的两型社会建设分析[J].大连干部学刊,2011,27(6):50-53.
-
7蒋莉,李雅兴.大学生参与“两型社会”建设的思考[J].企业家天地(下旬刊),2011(5):81-82.
-
8高霞.基于科学发展观的两型社会建设分析[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17(4):149-151.
-
9许抄军,吕渭济,王亚新.产业支持与“两型社会”建设研究综述[J].科技和产业,2011,11(10):32-35. 被引量:6
-
10周武军.胡锦涛“两型社会”观与道德定义之发展[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31(3):65-67.
-
1马凯.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J].科学决策,2004(5):2-8. 被引量:7
-
2马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J].理论动态,2004(79):22-33. 被引量:1
-
3马凯.科学的发展观与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J].中国科技产业,2004(6):5-9. 被引量:3
-
4经济增长方式[J].农村财政与财务,2005(1):48-48.
-
5杨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J].特区经济,2005(7):157-158.
-
6马凯.科学的发展观与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J].施工企业管理,2004(10):7-11. 被引量:4
-
7马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J].宏观经济研究,2004(3):3-7. 被引量:55
-
8鄢松超.论推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根本性转变的途径与措施[J].决策探索,2004(11):8-9. 被引量:3
-
9今后5-10年中国经济将继续保持高增长[J].现代焊接,2005(3):10-10.
-
10鲜乐乐,黄平.论邓小平对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贡献[J].科技创新导报,2008,5(26):160-1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