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喀斯特地区农村的旅游致富模式构想——以贵州为例 被引量:2

Conception of Getting Rich Pattern through Tourism in Karst Area Countryside——with a special reference to Guizhou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喀斯特地区农村的脱贫致富是我国的一大难题。一方面,喀斯特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喀斯特又给农村带来了丰富的旅游资源,因此,生活在喀斯特地区的人们就应该利用这些资源来求生存和发展。以贵州为例,分析喀斯特给旅游带来的正负影响,从而在此基础上构筑旅游区及其附近农村的双赢模式:一方面,当地农民为旅游景区提供相对廉价的劳动力、物资、工艺和租赁等有旅游开发价值的土地;另一方面,通过相关产业的发展,旅游区可解决当地农民的就业问题、提高其经济收入、培养其技能,提高其素质,改善当地的基础设施,从而使旅游区与当地农村实现双赢。 To cast off poverty and set out on a road to prosperity is a hard - to- solve problem of countryside in Karst area. On the one hand, Karst topography restricts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economy. On the other hand, it brings the rich tourism resources to the countryside, This article, taking Guizhou as an example, analyzes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influences of the Karst topography on tourism. It also puts forward some practical methods to construct win- win pattern.
作者 黎国玉
出处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36-38,共3页 Journal of Guizho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 Edition)
基金 贵州省教育厅人文社科专项研究项目(年度编号:0585)
关键词 喀斯特 农村 旅游致富 贵州 夜郎谷 Karst countryside getting rich through tourism Guizhou Yelang Valley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

二级参考文献5

  • 1黎国玉.现代人们的旅游理念与贵州喀斯特旅游资源开发[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2):6-9.
  • 2杜芳娟.[D].贵州师范大学,2003,22-23.
  • 3刘环城 李建国.夜郎遗踪[M].珠海:中华出版社,2000..
  • 4熊康宁 宋培伦 杜芳娟.喀斯特文化与生态建筑艺术--贵州喀斯特旅游资源的科技文化品位典型研究[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4..
  • 5王海平.从考古资料看古夜郎国的农业[J].中国农史,1999,18(1):67-70.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70

引证文献2

二级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