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干燥方法对板蓝根中还原糖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板蓝根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等功效,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然而,由于板蓝根的来源、加工方法对其成分影响甚大,这对于本品疗效的稳定及医生用药剂量的掌握是不利的。
作者
张春霞
机构地区
江苏省徐州市第一医院
出处
《基层中药杂志》
1996年第3期37-38,共2页
Primary Journal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关键词
板蓝根
还原糖含量
干燥方法
分类号
R283.1 [医药卫生—中药学]
R282.710.2 [医药卫生—中药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43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20
同被引文献
43
1
陆平成,许益民,王永珍,刘劲松,周宗安,顾志香,王元伦,房德兴.
板蓝根多糖对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J]
.中药药理与临床,1991,7(2):22-23.
被引量:21
2
刘环香,周本宏,冯兰珠,蔡鸿生.
不同干燥方法对黄连中小檗碱含量的影响[J]
.中国中药杂志,1993,18(5):282-283.
被引量:3
3
王邦林,王强.
板蓝根、大青叶中靛玉红、靛蓝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J]
.天津药学,1994,6(3):30-33.
被引量:16
4
秦泽平,黄振宇.
不同干燥方法对泽兰挥发油含量的影响[J]
.基层中药杂志,1995,9(1):29-30.
被引量:4
5
董小平,孙波.
大青叶、板蓝根中靛玉红含量测定[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5,11(2):101-102.
被引量:15
6
刘云海.
板蓝根抗内毒素作用研究[J]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1995,26(5):297-299.
被引量:54
7
杨军,王京霞.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板蓝根、大青叶中靛蓝、靛玉红的含量[J]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1996,7(2):43-44.
被引量:22
8
梁学政.
低糖板蓝根冲剂的制备[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6,16(10):473-473.
被引量:3
9
边宝林,杨健,王宏洁,倪慕云,贾仲华.
不同干燥条件对鲜地黄中梓醇含量的影响[J]
.中国中药杂志,1996,21(6):346-347.
被引量:18
10
张永清,徐凌川,王丽萍,董翠兰.
玉竹产地直接切片晒干的可行性研究[J]
.中药材,1996,19(12):620-622.
被引量:14
引证文献
2
1
梁球,李朝晖.
板蓝根药材及制剂的质量研究概况[J]
.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03,10(11):18-22.
被引量:7
2
钟凤林,杨连菊.
黄连等8种中药材的干燥加工方法[J]
.中药材,1999,22(1):18-20.
被引量:13
二级引证文献
20
1
徐娓,赵义,丁静,杨晓西.
含挥发油类中药材低温吸附干燥新技术[J]
.中成药,2005,27(10):1135-1138.
被引量:8
2
董娟娥,龚明贵,梁宗锁.
板蓝根、大青叶中靛蓝和靛玉红的测定方法比较[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5(2):215-219.
被引量:21
3
陈雅,廖勇.
洁肤康洗剂质量标准研究[J]
.医药导报,2007,26(8):952-954.
4
胡庭坤.
贵阳市中药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及探讨[J]
.贵州农业科学,2009,37(3):168-170.
被引量:3
5
程明,冯学锋,杨连菊,格小光,杨京玉.
硫磺熏制在中药材加工和贮藏中的应用探讨[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0,17(S1):18-19.
被引量:19
6
王姣亮,龙立平,李旺英,江辉,肖谷清,尹志芳.
中药板蓝根的化学振荡指纹图谱研究[J]
.化学研究与应用,2011,23(2):159-164.
被引量:13
7
许靖.
中草药中二氧化硫的使用研究现状(综述)[J]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1,26(1):117-119.
被引量:11
8
麻莹,郭立泉,唐燕,刘卫红.
盐碱胁迫下药用植物碱地肤渗透调节与离子平衡机制特点[J]
.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0,26(5):55-58.
9
饶伟文,周文杰.
中药产地加工规范化研究进展[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2,19(2):106-109.
被引量:27
10
郭杰,林先明,穆森,刘海华.
黄连传统和机械加工技术对比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2013(24):219-219.
被引量:2
1
李丽杰,侯言凤.
干燥方法的不同对黄柏质量的影响[J]
.黑龙江医药科学,2000,23(5):29-29.
被引量:1
2
吴中卫.
白术干燥方法的探讨[J]
.基层中药杂志,1996,10(4):20-21.
被引量:4
3
李坚.
中药材的初加工[J]
.当代农业,2002(16):31-32.
4
余昕,朱烨,张春,袁叶飞.
不同干燥方法对川芎不同部位阿魏酸含量的影响[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6):100-103.
被引量:14
5
余昕,张丹,欧丽兰,袁叶飞.
不同干燥方法对川芎不同部位丁苯酞含量的影响[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9(8):116-119.
被引量:2
6
黄力,金传山,吴德玲.
不同干燥方法对桔梗中桔梗皂苷D含量的影响[J]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10,29(3):69-71.
被引量:17
7
孙志云.
蜂蜜炼制对5-HMF和还原糖的影响[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5(14):120-121.
被引量:3
8
冯泓瑞,朱德全,黄松,林吉,赖小平,陈玲玲,鲁芹飞.
不同采收期、加工方法对溪黄草中咖啡酸和迷迭香酸含量的影响[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9(22):71-73.
被引量:3
9
刘伟民,江滨,曾元儿,叶殷殷,陈碧娃.
不同干燥方法对决明子配方颗粒蒽醌含量的影响[J]
.时珍国医国药,2011,22(1):106-107.
被引量:8
基层中药杂志
1996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