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期推出的两篇书评,被评者均为同一人:程焕文先生。程焕文是本刊编委,曾有彻夜加班工作后,清晨乘飞机赶到上海来参加编委会的感人举动。当然更加令人感动的,还是程焕文先生研究晚清图书馆学思想的过程。在这样一个充满了学术快餐的年代里,不知还有多少“大家”愿意花费数年时间钻研一个题目,撰写一部著作。而程焕文的《晚清图书馆学术思想史》,却花了作者整整九年时间!这部几乎是“十年磨一剑”的作品,尚未出世就红了半个图书馆学界。但它的书评,却是等了我们很久很久。沈占云的书评,没有一二三四地罗列程焕文著作中“特点”,没有尽表其功后再轻描淡写地谈谈不足,总之,没有按照那种刻板而缺乏思想的模式去“制造”评论,而是用了一种类似散文的评论方法。这篇书评给人的感觉不是以一位学者身份的读者在读书评书,而是书评者深深地陷入了自己的史学观所构建的“晚清之痛”的难解情结之中,跟着程焕文所描述的晚清图书馆学术思想史,艰难地跋涉在这一领域。当然书评者是有自己的发现的。他注意到作者“一笔带过”了一个最为重要的思想:“晚清公共图书馆思想仍然存在着比较明显的时代缺陷:这种思想的时代缺陷首先表现在对于图书馆‘公共性’的保留”,并将这一思想放到现时代来评论。比较遗憾的是,书评者过于沉浸于对晚清图书馆活动的自我感受,忽略了对于程书的更为细致的阅读。另一篇书评涉及程焕文教授另一部尚未面世就倍受关注的书——《信息资源共享》。在几次教育部图书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暨图书馆学系主任联席会上,程焕文教授这部风格独特的教材总能引起人们的讨论。程自己对这本教材也极具自信,在最近一篇个人文集的自序中,程焕文将《信息资源共享》中提出的基本定理之三,“人人享有自由平等利用信息资源的权利”,以及书中对该定律的三个方面的解释,作为他在国内率先研究“图书馆权利”问题的佐证之一。杜君的书评基本准确地揭示了程书的特点。我们知道,程焕文是一位很具有个性的学者,而这部教材又是一部连程焕文自己也认为“特行独立”和“一反常态”的教材(见程个人文集自序),因此,普通书评者的确较难完整把握全书特点。在我所能够听到的对于该教材的评论中,从“立意极高”到“体系零乱”的各种议论都有。但杜君的书评点明了程书的“个性”这一特点,这就为我们读《信息资源共享》打开了一叶窗:不要将它当作普通教材来读。
出处
《图书馆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0-61,9,共3页
Library Jour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