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对中国新历史主义文学的思索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中国新历史主义文学以个人化、多元化的叙事方式,关注历史中边缘的人与事,风格更趋民间化、大众化。历史观的改变以及历史文学自身的发展要求是促使历史文学创作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而如何将新思维、新方法与传统历史主义文学的优良传统结合起来,是新历史主义文学无法回避的问题。
作者
李艳梅
机构地区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
出处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30-132,共3页
Study & Exploration
关键词
中国文学
新历史主义
历史文学
分类号
I06 [文学—文学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9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461
同被引文献
8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6
1
姚晓雷.“新历史主义小说”应该向传统历史小说学习什么[A].吴秀明.中国历史文学的世纪之旅[C].北京:春风文艺出版社,2004..
2
张立群.
在路上思索——中国类后现代小说叙事的成就、局限与未来[J]
.北方论丛,2004(4):50-53.
被引量:1
3
江腊生.
虚拟与消费——90年代以来小说游戏历史的现实诉求[J]
.文学评论,2006(1):132-136.
被引量:4
4
吴秀明.论文化转型语境中“历史翻案”现象[A].吴秀明.中国历史文学的世纪之旅[C].北京:春风文艺出版社,2004..
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517.
6
陆贵山.新历史主义思潮解析[J].新华文摘,2006,(4).
二级参考文献
9
1
杰姆逊 张旭东编.《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M].三联书店,1997年.第11页.
2
杰姆逊.《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118、119页.
3
博尔赫斯.循环时间[A]..博尔赫斯全集·散文卷[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99..
4
王治河.《后现代主义词典》[M].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第470页.
5
须兰.《古典的阳光》.《须兰小说选》,上海文艺出版社,1995年版.
6
杰姆逊.《文化转向》.第19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7
博得里拉.《消费社会》.第30页,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8
李子云,陈思和,陈村,孙颙,谷梁,吴俊.
须兰小说六人谈(1993.10.20)[J]
.小说界,1994(1):170-173.
被引量:4
9
王安忆.
我们在做什么[J]
.文学自由谈,1993,0(3):58-62.
被引量:8
共引文献
461
1
段进朋.
不能把复杂劳动与创造性劳动等同起来[J]
.理论观察,2007(6):29-30.
2
宋晖.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经验[J]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7(4):19-22.
被引量:1
3
袁佩球.
论德治视野中的行政需求[J]
.求实,2006(z1):30-32.
4
张爱军,徐振杰.
政治需求的内涵解读及其实现探微[J]
.求实,2006(z3):15-17.
5
李海波.
扬长避短 趋利避害 造福人类——论江泽民关于科技伦理的思想[J]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8(z1):214-216.
6
杨文革.
质疑“命案必破”[J]
.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3(1):27-29.
被引量:5
7
吉彦波.
“三权分立”内涵新探[J]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9(6):55-58.
被引量:1
8
刘福州.
我国社会转型时期拜金主义现象剖析[J]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3,16(5):23-27.
9
邓运龙.
运动素质、训练活动和竞技能力发展中的基本关系、递进要求与总体趋势[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2(4):10-17.
被引量:16
10
王京跃.
新世纪青年多元价值观辨析[J]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1,20(5):6-10.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8
1
石恢.
“新历史小说”与“新历史主义小说”辨[J]
.社会科学,1999(11):77-80.
被引量:5
2
盛宁.
新历史主义·后现代主义·历史真实[J]
.文艺理论与批评,1997(1):47-57.
被引量:57
3
钟本康.
新历史题材小说的先锋性及其走向[J]
.小说评论,1993(5):4-10.
被引量:19
4
黄开沅,周祖羲.
历史文学的基本情节不应虚构——评长篇历史小说《皖南事变》[J]
.安徽史学,1989(1):1-6.
被引量:1
5
孙先科.
“新历史小说”的意识形态特征[J]
.当代文坛,1995(6):8-10.
被引量:13
6
吴秀明,荆亚平,赵卫东.
中国当代历史文学:面向全球化的新语境[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35(1):94-102.
被引量:7
7
南帆.
文学:构成和定位[J]
.文艺理论研究,2007(5):2-9.
被引量:6
8
黄健,郝富强.
把握历史的真谛 尊重文学的特性——中国现当代历史题材创作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
.学术月刊,2004,36(2):111-112.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2
1
毛郭平.
在历史与文学之间——对历史文学的思考[J]
.文教资料,2008(9):4-6.
2
杨文堂.
文化再解读:中国当代新历史主义[J]
.电影评介,2009(21):101-102.
1
莫言.
我的文学经验:历史与语言[J]
.名作欣赏(鉴赏版)(上旬),2011(4):99-109.
被引量:26
2
高建青,黄志刚.
从“回到历史”到历史的虚无——对新历史主义文学批评的批评[J]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4,23(4):28-32.
被引量:6
3
高建青,黄志刚.
从“回到历史”到历史的虚无——对新历史主义文学批评的批评[J]
.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2):33-37.
4
王吉鹏,韩旭.
鲁迅与新历史主义文学[J]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29(6):10-13.
5
聂茂.
作家的精神立场与新历史主义文学的契合——余艳访谈录[J]
.创作与评论,2015(21):59-66.
6
王兰.
新历史主义文学批评视角下的《格列佛游记》解读[J]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7(3):47-48.
被引量:1
7
李秀金.
海登·怀特的新历史主义文学叙事阐释[J]
.理论界,2009(10):124-125.
8
朱冬梅.
新历史主义文学批评的批评策略和方法[J]
.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7,24(9):1-3.
被引量:4
9
方长安.
《中国当代先锋文学思潮论》[J]
.文艺研究,2002(4):154-156.
10
亓丽.
论新历史主义文学彰显作家主体性的叙述策略[J]
.山东文学,2008,0(8):103-105.
学习与探索
2006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