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对中国新历史主义文学的思索 被引量:2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中国新历史主义文学以个人化、多元化的叙事方式,关注历史中边缘的人与事,风格更趋民间化、大众化。历史观的改变以及历史文学自身的发展要求是促使历史文学创作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而如何将新思维、新方法与传统历史主义文学的优良传统结合起来,是新历史主义文学无法回避的问题。
作者 李艳梅
出处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30-132,共3页 Study & Exploration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6

二级参考文献9

  • 1杰姆逊 张旭东编.《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M].三联书店,1997年.第11页.
  • 2杰姆逊.《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118、119页.
  • 3博尔赫斯.循环时间[A]..博尔赫斯全集·散文卷[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99..
  • 4王治河.《后现代主义词典》[M].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第470页.
  • 5须兰.《古典的阳光》.《须兰小说选》,上海文艺出版社,1995年版.
  • 6杰姆逊.《文化转向》.第19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 7博得里拉.《消费社会》.第30页,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 8李子云,陈思和,陈村,孙颙,谷梁,吴俊.须兰小说六人谈(1993.10.20)[J].小说界,1994(1):170-173. 被引量:4
  • 9王安忆.我们在做什么[J].文学自由谈,1993,0(3):58-62. 被引量:8

共引文献461

同被引文献8

引证文献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