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历史人物思想研究三题——以张灏的研究为例 被引量:1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历史学是一门求真的学科,但求真却并非容易之事,尤其是人物思想的真。要想真实呈现历史中的人物思想,应该要在以下三个方面有相当的自觉:一是明确的研究动因,二是设想参与的研究路径,三是多知的研究功夫。张灏先生是海外华人学者中对人物思想研究最着力者之一,成果亦颇丰,本文将主要以张灏先生的研究为例来阐述以上三点。
作者 蒋贤斌
出处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07-210,共4页 Seeker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4

  •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74页.
  • 2萧公权.《近代中国与新世界:康有为变法与人同思想研究》.汪荣祖译.江苏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序言,第1页.
  • 3余英时.《朱熹的历史世界:宋代仁大夫政治文化的研究》.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年,序一,第1-2页.
  • 4陈寅恪.《柳如是别传缘起》.刘托生,刘步洲编.《陈寅恪学术文化随笔》.中国青年出版社,1996年版.第232~236页.
  • 5张灏.《危机中的中国知识分子—寻求秩序与意义》.高力克,王跃译.山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1页.
  • 6张灏.《粱肩超与中国思想的过渡(1890—1907)》.崔志海,葛大平泽.江苏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前言.第1页.
  • 7张灏.《梁启超与中国思想的过渡(1890—1907)》.前言,第2~3页.
  • 8张灏.《危机中的中国知识分于—寻求秩序与意义》.第5—6页.
  • 9陈寅恪.《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上册)审查报告》.刘桂生,刘步洲编.《陈寅恪学术文化随笔》.第10-11页.
  • 10林毓生.史華慈思想史學的意義[J].世界汉学,2003(2):32-37. 被引量:3

共引文献20

同被引文献9

  • 1蔡礼强.中国近代史研究的两大基本理论范式[J].甘肃社会科学,2006(3):119-121. 被引量:7
  • 2刘晓民.近代中国政治变革脉络分析[J].求索,2007(5):53-55. 被引量:2
  • 3余英时.《钱穆与中国文化》,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年版,第27页.
  • 4王人博.《宪政的中国之道》,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 5[法]马克·布洛赫.《为历史学辩护》,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4,7页.
  • 6[意]贝奈戴托·克罗齐.《历史学的理论与实际》,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2页.
  • 7[美]柯林武德.《历史的观念》译序,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第18,13页.
  • 8[美]埃尔斯特等编.《宪政与民主-理性与社会变迁研究》,三联书店,1997年版,第153页.
  • 9章开沅,林增平.《辛亥革命史》(下),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年版,第452,470页.

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