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28-133,共6页
Tianjin Social Sciences
共引文献13
-
1许敏,耿强.特殊时期的文学翻译与接受——《一个女兵的自传》在20世纪40年代英美的传播与接受研究[J].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2022(1):148-156. 被引量:1
-
2徐水生.金岳霖哲学研究五十年[J].哲学动态,1988(2):47-51.
-
3秦英君.抗日战争与新儒学文化思潮[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1996,0(2):1-6.
-
4郭桥.逻辑东渐与中国近代时期哲学的革新[J].河池学院学报,2008,28(1):13-21.
-
5刘集林.抗战时期一次关于西化问题的讨论[J].社会科学研究,2000(1):115-120. 被引量:2
-
6万国崔.论抗战时期儒家道统思想之复兴[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46(4):13-17.
-
7阳荣威,梁建芬.西南联大教育成就的历史情境分析[J].大学教育科学,2016(3):79-85. 被引量:5
-
8于雯.西南联大文学翻译成就的历史缘起[J].山西档案,2018,0(3):173-175. 被引量:2
-
9施新佳.西南联大知识分子的身份定位与文学风貌[J].中州大学学报,2019,36(4):12-16.
-
10许光伟.唐诗宋词与《资本论》引论——兼及行动主义、主体工作结构及时代内涵[J].社会科学动态,2019(12):13-20.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25
-
1许纪霖.近代中国变迁中的社会群体[J].社会科学研究,1992(3):84-87. 被引量:20
-
2葛荃,鲁锦寰.论王权主义是一种极权主义——对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一种解读[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4):1-10. 被引量:13
-
3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A]..毛泽东选集[C].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658.
-
4克劳塞维茨.战争论:第1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
5巴林顿·摩尔.民主与专制的社会起源[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P138-139.
-
6汉娜·阿伦特.过去与未来之间[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1:41,4,44.
-
7干春松等(2013).经学与建国.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8高军编(1984).中国社会性质问题论战(资料选辑):上册.北京:人民出版社.
-
9侯外庐等(2011).中国思想通史: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
10蒋海升(2009).“西方话语’’与“中国历史”之间的张力——以“五朵金花”为重心的探讨.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
1李春雷.漫谈中国近代思想史[J].华夏文化,2000(3):33-35.
-
2佟雨晴.林则徐抵御外敌行动及其评价[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8(4):139-140.
-
3刘颖涟.“中国近代史上的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综述[J].教学与研究,2010(10):23-28.
-
4王笛.要加强对下层民众思想的研究[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6(1):5-6. 被引量:3
-
5王毅.新世纪以来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教学与研究,2010(3):45-54. 被引量:3
-
6小林武,承载.日中学术交流的有益尝试——介绍汤志钧、近藤邦康合著的《中国近代的思想家》[J].史林,1990(4):100-102.
-
7郑大华,贾小叶.“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保守与激进”学术讨论会综述[J].近代史研究,2004(2):291-301. 被引量:2
-
8郑大华,贾小叶.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教学与研究,2005(1):53-61. 被引量:7
-
9龚书铎,董贵成.50年来的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J].近代史研究,1999(5):84-103. 被引量:3
-
10杨华.列文森与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J].河北学刊,2003,23(3):157-161. 被引量: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