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中国未来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初探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文章通过对我国现有两大经济发展模式形成条件及其优劣势进行分析之后提出,未来的发展模式应该是依当地经济发展的条件,遵循市场选择的原则,通过政府的适当引导形成的,适宜当地发展的经济模式。
作者
于晓菲
魏梅
机构地区
兰州大学经济学院
出处
《生产力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14-115,共2页
Productivity Research
关键词
温州模式
苏州模式
区域经济发展模式
分类号
F127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4
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33
同被引文献
10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9
1
刘晓午.第三种模式:中国区域经济的寻找[N].中国经营报,2005-03-07.
2
李玉梅,王冬生.
“苏州模式”的经济分析[J]
.当代财经,2004(5):96-98.
被引量:12
3
李元华.
温州模式研究及其区域启示——兼论中、西部区域经济发展战略[J]
.江西社会科学,2003,23(2):38-40.
被引量:5
4
傅白水.
温州经济怯步——“温州模式”即将没落?[J]
.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04(1):81-83.
被引量:2
5
郭显光.
开放型经济模式的比较[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3,20(5):23-26.
被引量:8
6
吕金记.
渐进转轨中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研究——“温州模式”继承与提高的路径选择[J]
.中国农村观察,2003(2):25-31.
被引量:6
7
冯坚.
由规模型扩张到内涵型增长——苏州开发区发展方式的转换[J]
.上海经济研究,2003,15(12):52-58.
被引量:2
8
彭俊.
青岛、苏州和温州制造业比较研究[J]
.经济纵横,2003(9):45-48.
被引量:4
9
邵正光,陈俐艳.
浅析产业结构升级的跨越式发展[J]
.宏观经济管理,2004(12):28-29.
被引量:3
二级参考文献
14
1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温州农村调查组.
温州农村商品经济考察与中国农村现代化道路探索[J]
.经济研究,1986,21(6):3-18.
被引量:7
2
康荣平,袁进.
群聚现象和温州经济的竞争力[J]
.温州论坛,2001(1):2-3.
被引量:9
3
阿瑟,布,李绍光.
一个极富理论和实际意义的经济学新思想──《经济学中的自增强机制》评介[J]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1995(5):13-18.
被引量:32
4
李灿 张景勇.苏州是怎样变成大城市的-苏州市跨越式发展探秘[N].经济参考报,2001—8—16.
5
傅桃生,2000:实施西部开发的战略选择[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6
布劳格等.经济学方法论的新趋势[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第16、17页.
7
花家毅.
对外开放与苏州经济的发展[J]
.理论探索,1996(6):47-49.
被引量:1
8
金祥荣.
摩擦成本与制度变迁:“温州模式”及浙江改革经验[J]
.经济研究资料,2000(4):11-16.
被引量:9
9
魏杰.
西部开发的战略选择[J]
.中国统计,2000,15(8):1-1.
被引量:2
10
金祥荣.
多种制度变迁方式并存和渐进转换的改革道路──“温州模式”及浙江改革经验[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30(4):138-145.
被引量:68
共引文献
33
1
林俐.
企业国际化方向偏好比较:温州、苏州与泉州[J]
.改革,2008(1):137-141.
被引量:2
2
肖黎.
转轨时期地方政府配置资源的行为分析[J]
.改革,2004(4):19-23.
被引量:3
3
胡萌.
青岛和苏州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比较研究——兼论两种外资发展模式[J]
.山东经济,2004,20(6):14-17.
被引量:3
4
肖黎.
转轨时期地方政府配置资源的行为分析[J]
.山东经济,2004,20(6):56-59.
5
刘宏,郑明望.
中部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对策研究[J]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4):34-36.
6
张纯记.
河南省产业结构调整研究[J]
.平原大学学报,2005,22(2):32-36.
被引量:5
7
栾贵勤,杨凤华.
浙江新产业区制度结构分析[J]
.鹭江职业大学学报,2005,13(2):29-33.
8
凌冬梅.
制造业发展差异与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关系研究[J]
.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5(3):26-29.
被引量:1
9
邓亦林,钟建华,汪淼.
产业承接模式及欠发达地区产业承接的对策思考[J]
.商场现代化,2005(11Z):313-314.
被引量:17
10
夏学文.
发挥区位优势建立大别山经济协作区[J]
.商场现代化,2006(05S):251-253.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10
1
宋德勇,胡宝珠.
克鲁格曼新经济地理模型评析[J]
.经济地理,2005,25(4):445-448.
被引量:11
2
冯垚.
城市群理论与都市圈理论比较[J]
.理论探索,2006(3):96-98.
被引量:14
3
居文军,朱虹,孙林夫.
区域制造业产业集聚模式研究[J]
.商场现代化,2006(08X):187-188.
被引量:2
4
藤田昌久,保罗·克鲁格曼,安东尼·J·维纳布尔斯.空间经济学——城市、区域与国际贸易[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21-23.
5
周芬,项运良.
从区域经济发展视角看构建和谐社会[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61-62.
被引量:1
6
梁宗经,旷芸.
广西区域制造业产业集聚实证分析及政策研究[J]
.经济论坛,2008(5):26-29.
被引量:2
7
马子红.
区际产业转移:理论述评[J]
.经济问题探索,2008(5):23-27.
被引量:14
8
丛亚平.
解决中国经济失衡的路径——缩小贫富差距[J]
.领导文萃,2010(4):26-31.
被引量:7
9
邓志阳.
珠三角地区科学发展主导模式探讨[J]
.探求,2010(1):49-52.
被引量:1
10
张子珍.
中国经济区域划分演变及评价[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10(2):89-92.
被引量:34
引证文献
2
1
熊远光,张莉莉.
新经济地理理论下的工业发展路径分析——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为例[J]
.生产力研究,2009(14):64-65.
被引量:1
2
何博.
延安市域城镇经济区划分研究[J]
.新西部(中旬·理论),2014(8):26-26.
二级引证文献
1
1
李继宏.
新经济地理学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经济发展的启示[J]
.中国商贸,2011,0(07Z):213-214.
1
治雾霾,但如何让经济不下滑[J]
.领导决策信息,2014(16):14-14.
2
林安安.
关于缩小城镇居民贫富差距的哲学思考[J]
.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1):62-64.
3
罗晓凤.
浅析现代性条件下的社会贫富差距[J]
.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1,15(4):334-335.
4
张晓芳.
分工深化促进城市群演进的机制分析[J]
.北方经贸,2012(12):35-36.
5
陈德胜,李洪侠.
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方向和建议[J]
.中国财政,2014,0(22):68-70.
被引量:1
6
张昂启.
宏观调控下房地产企业的几点建议[J]
.时代经贸,2014,12(4):61-61.
7
吴艳华.
吉林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趋势分析[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19):207-207.
8
张清华.
我国未来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研究——从户籍放开角度来看[J]
.经营管理者,2016(3).
9
祝宝良.
一季度中国经济增长稳中趋缓、合理可控[J]
.经济研究参考,2014(33):78-79.
10
胡若痴.
城市化进程中流动人口消费问题探析[J]
.管理学刊,2012,25(6):41-45.
被引量:5
生产力研究
2006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