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清代台湾科举考试中移民问题刍议
被引量:
5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康熙年间清政府统一台湾后,随之在台湾设立县、府学并开科取士,童试及岁、科两试皆在台湾举行,乡会试则在福州和北京举行。这样,清代台湾科举考试制度基本确立。清代前期的台湾社会是个移民社会,闽粤人成为台湾移民的主体。移民对台湾科举考试制度的发展产生怎样影响,这是值得人们关注的问题。本文试就移民与台湾科举考试之间关系作初步探讨。
作者
杨齐福
机构地区
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
出处
《台湾研究》
CSSCI
2006年第2期60-64,共5页
Taiwan Studies
关键词
科举考试制度
统一
台湾省
移民问题
清代前期
康熙年间
移民社会
中国
清政府
分类号
D691.3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25
同被引文献
53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17
参考文献
1
1
乾嘉时期科举冒籍史料[J]
.历史档案,2000,13(4):13-33.
被引量:26
共引文献
25
1
刘海峰,樊本富.
论西部地区的"高考移民"问题——兼论科举时代的"冒籍"现象[J]
.教育研究,2004,25(10):76-80.
被引量:46
2
王日根,张学立.
清代科场冒籍与土客冲突[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2(1):69-73.
被引量:13
3
汪辉秀.
清朝防止科场舞弊的措施[J]
.文史杂志,2005(4):78-79.
4
张学强,张建伟.
明清“冒籍跨考”现象探析——兼论对解决当代“高考移民”问题的启示[J]
.高等教育研究,2007,28(5):93-98.
被引量:6
5
张建伟.
明清科举考试防弊措施探析——兼论对当今国家教育考试防弊问题的启示[J]
.高等教育研究(成都),2008,25(1):51-56.
被引量:4
6
王力.
《清实录》科举冒籍资料论析[J]
.兰台世界(下半月),2010(9):64-65.
7
李纯蛟.
科举时代的冒籍应试现象研究(上)——冒籍及冒籍情形考述[J]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29(10):89-92.
8
李祖基.
冒籍:清代台湾的科举移民[J]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61(1):62-69.
被引量:7
9
李纯蛟.
科举时代的冒籍应试现象研究(下)——冒籍引发的冲突与对抗及其防治对策[J]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29(12):43-48.
10
苏利嫦.
苗疆义学与清王朝经营西南[J]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4):50-55.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53
1
李颖.
清代台湾社学概述[J]
.台湾研究,1999(4):89-92.
被引量:2
2
王蕾,郑建明.
台湾书院发展述略[J]
.台湾研究,1998(1):77-83.
被引量:4
3
汪毅夫.
《后苏龛合集》札记——《台湾近代文学史实丛考》之二[J]
.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88(5):76-80.
被引量:1
4
刘海峰、庄明水著:《福建教育史》,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6年10月,第12页.
5
尹章义.《台湾-福建-京师-“科举群体”对于台湾开发以及台湾与大陆关系之影响》,见台湾“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台湾近代中国区域史研讨会论文集》,1986年.
6
尹章义.《台湾-福建-京师-"科举群体"对于台湾开发以及台湾与大陆关系之影响》,《台湾开发研究》,台北:联经出版社,1989年,第527-583页.
7
汤熙勇.《巡台御史与清代台湾的科举教育》,载中央大学共同学科主编.《“明清之际中国文化的转变与延续”研讨会论文集》,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0年版,第471页.
8
高拱乾.《台湾府志》卷十《艺文志》,见《台湾府志三种》,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997-998、998-999、1219页.
9
林谦光.《台湾纪略》“学校·选举”,见《说铃》丛书本,大文堂,同治七年(1868),第8页.
10
范咸等.《重修台湾府志》卷十二《人物·科目》,见《台湾府志三种》,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2014页.
引证文献
5
1
戴显群.
试论福建科举的历史特点[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6):93-102.
被引量:9
2
刘海峰.
台湾举人在福建乡试中的表现[J]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63(6):68-77.
被引量:4
3
潘日明.
论近现代台湾民间画会的自觉民族意识[J]
.艺苑,2013(6):88-97.
4
李晓頔.
通过清代进士题名碑看台湾进士的空间分布[J]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6(4):27-29.
5
李细珠.
清代台湾文教政策述论[J]
.闽台关系研究,2020(4):101-111.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
17
1
李细珠.
学术的传承与创新——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史研究中心20年的努力和追求[J]
.台湾历史研究,2022(3):101-118.
被引量:1
2
陈秀玉.
科举制度对台湾书法艺术风格的影响[J]
.闽台缘,2019(3):70-75.
3
毛鹏程.
“2019闽南文化暨闽台科举学术研讨会”综述[J]
.科举学论丛,2020(2):179-184.
4
陈如斯.
明清福建省进士与官员的分布延续[J]
.福建史志,2022(5):18-29.
被引量:1
5
杨园章.
晚明泉州科举兴盛的原因及其社会影响[J]
.福建史志,2022(5):11-17.
被引量:2
6
王强.
闽东廉士薛令之生平事迹考[J]
.闽江学院学报,2016,37(4):25-29.
7
欧明俊.
清末科举乡试的形象记录——林豪《棘闱杂咏》诗解读[J]
.教育与考试,2016(5):45-56.
8
程伟.
20世纪以来乡试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历史档案,2018,31(1):135-144.
被引量:2
9
赵川,陈喆,陈雪.
北京福州新馆的价值评估及保护策略研究[J]
.建筑与文化,2021(5):215-217.
被引量:1
10
丁修真.
明代福建地区的科举竞争与地域专经[J]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49(5):69-79.
被引量:4
1
颜广文.
科举制度的为官实践[J]
.中国行政管理,1992(3):46-47.
2
王淑霞.
中国科举考试制度的创立、流变及时代意义[J]
.兰台世界(上旬),2007(09S):70-71.
3
杨梓.
唐代科场作弊及防范诸对策[J]
.甘肃社会科学,1993(4):108-108.
4
袁云龙.
科举考试制度的公平性述评[J]
.知识经济,2013(19):70-70.
5
项英.
浅析我国古代科举考试制度[J]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35(3):100-103.
6
焦士平.
让公平公正深入公务员考录的每个环节[J]
.劳动保障世界,2014,0(11):16-17.
7
考试第一名为什么叫状元?[J]
.出版视野,2015,0(5):45-45.
8
莫雁诗.
历代科举如何孵化状元[J]
.决策与信息,2008(10):44-46.
9
张焰武,仇野.
孙中山缘何提出考试权之独立——从科举考试制度中寻找答案[J]
.学理论,2015(26):88-89.
10
崔勇,丁建军.
宋朝科举考试制度改革[J]
.江海学刊,2006(4):153-157.
台湾研究
2006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