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1,共1页
Chinese Cadres Tribune
同被引文献242
-
1肖云.女性农民工就业现状及特点——对重庆市375名女性农民工的调查[J].中国人口科学,2005(S1):119-123. 被引量:15
-
2郑传贵.农民工政治参与的边缘性[J].理论前沿,2004(5):15-16. 被引量:24
-
3唐斌.“双重边缘人”:城市农民工自我认同的形成及社会影响[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22(S1):36-38. 被引量:115
-
4王思斌.和谐社会建设迫切需要社会工作的参与[J].河北学刊,2007,27(3):64-67. 被引量:98
-
5康来云.农民工心理与情绪问题调查及其调适对策[J].求实,2004(7):85-88. 被引量:54
-
6李强.关于城市农民工的情绪倾向及社会冲突问题[J].社会学研究,1995(4):63-67. 被引量:165
-
7郭德宏.旧中国土地占有状况及发展趋势[J].中国社会科学,1989(4):199-212. 被引量:47
-
8樊平.中国城镇的低收入群体——对城镇在业贫困者的社会学考察[J].中国社会科学,1996(4):64-77. 被引量:56
-
9唐灿.性骚扰:城市外来女民工的双重身份与歧视[J].社会学研究,1996(4):117-126. 被引量:19
-
10王保真,王斌.关于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探讨[J].中国卫生经济,2004,23(8):39-42. 被引量:12
引证文献17
-
1赖作卿,闫俊强,郭艳平.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观念障碍及其突破[J].新疆农垦经济,2007(4):20-23.
-
2李煜玘,郭春华.我国农民工群体性事件成因的研究现状与前瞻[J].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2010(9):30-35. 被引量:5
-
3甄月桥,陈蔚,葛列众.农民工就业心理的代际差异探析[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4):7-10. 被引量:5
-
4白冰.论底层社会向上的社会流动机制的构建[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4(11):147-149. 被引量:4
-
5钱正武.农民工与社会稳定:问题分析及政策建议[J].池州师专学报,2006,20(6):10-15. 被引量:10
-
6陆海深.农民工在城市是融合还是分离?——当前应关注的几个农民工问题[J].资料通讯,2007(5):37-39. 被引量:2
-
7陈仁涛.农民工阶层的政治成长与党的执政基础建设[J].中国青年研究,2008(7):9-13. 被引量:4
-
8陈仁涛.农民工阶层的政治成长与党的执政基础建设[J].理论与改革,2008(6):47-50. 被引量:1
-
9戴卫东,丁怡.二元体制下的农民工社会保护:一个研究综述[J].河南社会科学,2009,17(1):139-143. 被引量:2
-
10马用浩.社会阶层层面上的利益问题——利益结构失衡和利益关系紧张[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0(9):57-62.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47
-
1何晶.“底层表达”视角下中国政治传播研究的路径创新[J].新闻大学,2021(1):48-58. 被引量:9
-
2王晓磊.新生代农民工阶层分化的生成机制与社会后果——基于杭州市X区的田野调查[J].当代青年研究,2023(4):26-39.
-
3徐小梅.金融危机下农民工返乡的原因、影响及解决对策[J].消费导刊,2009,0(8):62-62. 被引量:4
-
4彭钢,胡德春,王和林,钟顺先.试论农民工城市住房问题及对策[J].消费导刊,2008,0(24):233-233. 被引量:3
-
5周杏梅.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市社会治安问题研究[J].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17(3):103-106.
-
6张勇濂.社会稳定下的犯罪:进城农民工犯罪原因分析与对策建议[J].理论观察,2008(4):98-100. 被引量:2
-
7张勇濂.“利益剥夺”与角色落差:青年农民工犯罪原因分析与对策建议[J].中国青年研究,2008(11):58-62. 被引量:4
-
8张勇濂.农民工犯罪的社会原因分析及其治理[J].中州学刊,2008(6):129-131. 被引量:5
-
9叶萍.广州农民工生存状态的调查分析[J].南方农村,2009,25(2):68-71. 被引量:1
-
10钱雪飞.代差视角下第二代农民工城乡迁移个人风险成本的实证研究——基于1012位城乡迁移农民工的问卷调查[J].中国青年研究,2009(6):35-38. 被引量: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