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浦江县上山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长江下游万年前稻作遗存的最新发现
被引量:17
出处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0-32,F0002,共4页
Agricultural Archaeology
参考文献14
-
1袁家荣.《湖南道县玉蟾岩一万年以前的稻谷与陶器》,《稻作陶器和都市的起源》,文物出版社,2000年.
-
2江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江西万年大源仙人洞第二次发掘简报》[J].文物,1976,(12).
-
3严文明,彭适凡.《仙人洞与吊洞环—华南史前考古的重大突破》,《中国文物报》,2000年7月5日.
-
4罗家角考古队.《桐乡县罗家角遗址发掘报告》[A]..《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学刊》[C].文物出版社,1981年..
-
5南京博物院.《江苏吴县草鞋山遗址》[A]..《文物资料丛刊》3期[C].,1980年..
-
6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崧泽-新石器时代考古报告》.文物出版社,1987年..
-
7严文明.中国稻作农业的起源[J].农业考古,1982(1):19-31. 被引量:120
-
8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湖南省澧县彭头山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发掘简报》[J].文物,1990,(8).
-
9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湖南省澧县梦溪八十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发掘简报》[J].文物,1996,(12).
-
10啊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舞阳贾湖》,科学出版社,1999年.
二级参考文献44
-
1游学华.介绍台湾新发现的芝山岩文化[J].文物,1986(2):31-36. 被引量:6
-
2吴梓林.从考古发现看中国古稻[J].人文杂志,1980(4):69-72. 被引量:7
-
3葛季芳.云南发现的有段石(石奔)[J].考古,1978(1):68-69. 被引量:6
-
4汪济英,牟永抗.关于吴兴钱山漾遗址的发掘[J].考古,1980(4):353-358. 被引量:16
-
5杨式挺.谈谈石峡发现的栽培稻遗迹[J].文物,1978(7):23-28. 被引量:29
-
6陕西华县柳子鎭考古发掘简报[J].考古,1959(2):71-75. 被引量:31
-
7黄展岳,赵学谦.云南滇池东岸新石器时代遗址调查记[J].考古,1959(4):173-175. 被引量:20
-
8丁颖.江汉平原新石器时代红烧土中的稻榖殻考查[J].考古学报,1959(4):31-34. 被引量:22
-
9蒋缵初.关于江苏的原始文化遗址[J].考古学报,1959(4):35-45. 被引量:9
-
10The Kansu Archaeological Team of IAAS.甘肃永靖大何庄遗址发掘报告[J].考古学报,1974(2):29-62. 被引量:103
共引文献208
-
1杨肇清,张西焕.略论河南境内史前稻作农业[J].中原文物,2000(5):15-17. 被引量:3
-
2张锴生.中国最早的稻作与稻作农业起源中心(续)[J].中原文物,2000(3):19-23. 被引量:1
-
3黄尚明.从环境史视角看石家河古城崛起的背景[J].江汉考古,2010(3):65-71.
-
4刘毓庆.神农氏与太行山地区关系之考察[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5(3):39-54. 被引量:2
-
5吴小红,伊丽莎贝塔.博阿雷托,袁家荣,欧弗.巴尔-约瑟夫,潘岩,曲彤丽,刘克新,丁杏芳,李水城,顾海滨,韦琪.居,大卫.科恩,天朗.娇,保罗.戈德伯格,史蒂夫.韦纳.湖南道县玉蟾岩遗址早期陶器及其地层堆积的碳十四年代研究[J].南方文物,2012(3):7-15. 被引量:30
-
6陈登高,刘志一.株洲原始稻作与炎帝文化初探[J].农业考古,1999(1):32-35. 被引量:2
-
7严文明.我国稻作起源研究的新进展[J].考古,1997(9):71-76. 被引量:36
-
8云翔.齿刃铜镰初论[J].考古,1985(3):257-266. 被引量:9
-
9刘兴诗.史前古气候与原始农业[J].中华文化论坛,2009,0(S2):35-40. 被引量:1
-
10段渝.蜀史二题[J].中华文化论坛,2009(S2):167-169.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322
-
1王心喜.长江下游原始文明新源头——浙江嵊州小黄山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存的考古学研讨[J].文博,2006(4):72-77. 被引量:6
-
2罗运兵,曲毅,陈斌,陶洋,杨胜.湖北大冶蟹子地遗址2009年发掘报告[J].江汉考古,2010(4):18-62. 被引量:24
-
3靳桂云,王传明,郑同修,高明奎,魏成敏.山东高青陈庄遗址炭化种子果实研究[J].南方文物,2012(1):147-155. 被引量:25
-
4邓振华,高玉.河南邓州八里岗遗址出土植物遗存分析[J].南方文物,2012(1):156-163. 被引量:42
-
5蒋乐平.钱塘江史前文明史纲要[J].南方文物,2012(2):86-97. 被引量:11
-
6傅稻镰,黄超,王玉琪.水稻驯化进程与驯化率:长江下游田螺山遗址出土小穗轴基盘研究[J].农业考古,2009(4):27-30. 被引量:7
-
7孔昭宸,刘长江,何德亮.山东滕州市庄里西遗址植物遗存及其在环境考古学上的意义[J].考古,1999(7):59-62. 被引量:43
-
8宇田津彻朗,邹厚本,藤原宏志,汤陵华,王才林,孙加祥.江苏省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陶器的植物蛋白石分析[J].农业考古,1999(1):36-45. 被引量:10
-
9张梅坤.试析马家浜文化罗家角类型的内涵与特征[J].农业考古,1999(3):70-72. 被引量:3
-
10王才林,丁金龙.张家港东山村遗址的古稻作研究[J].农业考古,1999(3):88-97. 被引量:8
引证文献17
-
1李小强,周新郢,张宏宾,周杰,尚雪,John Dodson.考古生物指标记录的中国西北地区5000aBP水稻遗存[J].科学通报,2007,52(6):673-678. 被引量:26
-
2郑云飞,孙国平,陈旭高.7000年前考古遗址出土稻谷的小穗轴特征[J].科学通报,2007,52(9):1037-1041. 被引量:31
-
3毛龙江,莫多闻,蒋乐平,贾耀锋,李明霖,周昆叔,史辰羲.浙江上山遗址剖面记录中更新世以来的环境演变[J].地理学报,2008,63(3):293-300. 被引量:9
-
4芮顺淦.浙江史前陶器艺术中的原始生命崇拜[J].新美术,2008,29(3):92-95.
-
5笪浩波.中国稻作起源的动因[J].江汉考古,2009(1):62-72. 被引量:5
-
6李明霖,莫多闻,孙国平,周昆叔,毛龙江.浙江田螺山遗址古盐度及其环境背景同河姆渡文化演化的关系[J].地理学报,2009,64(7):807-816. 被引量:18
-
7王淑云,莫多闻,孙国平,史辰羲,李明霖,郑云飞,毛龙江.浙江余姚田螺山遗址古人类活动的环境背景分析——植硅体、硅藻等化石证据[J].第四纪研究,2010,30(2):326-334. 被引量:31
-
8黄翡,郭富,金普军.麦坪遗址新石器时代晚期水稻植硅体的发现及其意义[J].四川文物,2011(6):79-83. 被引量:12
-
9林胜华.金华酒文化历史源流管窥[J].扬州大学烹饪学报,2012,29(2):17-20. 被引量:2
-
10张瑞虎.宁绍与太湖地区新石器早期生态环境比较研究[J].农业考古,2012(6):194-198.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166
-
1吴文婉,原丰.徐州新沂东聂墩遗址西周时期聚落的农业活动[J].南方文物,2023(1):195-203.
-
2魏娜,林玉海,杜义新,靳桂云.山东青岛龙泉河东遗址西周时期炭化植物遗存研究报告[J].海岱考古,2021(1):75-99.
-
3顾海滨,贺刚.高庙遗址出土水稻遗存的研究[J].湖南考古辑刊,2022(1):303-313.
-
4吴瑞静.车轱山遗址出土植物遗存分析[J].湖南省博物馆馆刊,2022(1):550-557.
-
5王俊.西南农业考古概述[J].多彩贵州文化学刊,2020(1):110-131.
-
6靳桂云.中国北方史前遗址稻作遗存的植物硅酸体判别标准[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02,14(1):1-9. 被引量:6
-
7靳桂云.中国早期小麦的考古发现与研究[J].农业考古,2007(4):11-20. 被引量:61
-
8崔建新,周尚哲.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演变动力分析[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8,23(2):33-45. 被引量:6
-
9陈雪香.也谈我国上古时期的小麦——兼与李永先先生商榷[J].东岳论丛,2009,30(6):102-105. 被引量:6
-
10杨晓燕,刘长江,张健平,杨武站,张小虎,吕厚远.汉阳陵外藏坑农作物遗存分析及西汉早期农业[J].科学通报,2009,54(13):1917-1921. 被引量:38
-
1于德源.北京地区农业起源初探[J].农业考古,1993(3):72-76. 被引量:2
-
2最新发现与创新:印水型不育胞质使水稻生产再上台阶[J].河南农业科学,2004,33(2):60-60.
-
3沈成正.大棚番茄—茄子一年二熟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上海蔬菜,2011(5):49-50. 被引量:1
-
4古人类——浙江浦江县距今万年前的上山遗址出土栽培稻谷遗存[J].生物学教学,2005,30(10):74-75.
-
5徐昭峰.新石器时代早期与农业起源有关的考古学问题[J].农业考古,2006(1):14-17.
-
6向安强.长江中游是中国稻作文化的发祥地[J].农业考古,1998(1):212-222. 被引量:11
-
7匡达人.长江中游的稻作起源及其发展[J].中国农史,1996,15(3):29-32. 被引量:2
-
8王星玉,王纶,温琪汾,师颖.山西是黍稷的起源和遗传多样性中心[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09,10(3):465-470. 被引量:29
-
9匡达人.我国稻作起源的各类探索与思考(摘要)[J].农业考古,1998(1):94-99. 被引量:3
-
10魏兴涛,孔昭宸,刘长江.三门峡南交口遗址仰韶文化稻作遗存的发现及其意义[J].农业考古,2000(3):77-79. 被引量: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