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中国诗学的“格”论 被引量:1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以“格”论诗,贯穿了汉以后的整个中国诗学史。“格”主要指体式规范,也包括诗歌蕴涵的精神志气在作品风貌上的体现,它兼有形式与内蕴两重意义:既包括诸如方法、体式等形式要素的方方面面,又多关乎品位,有思想性方面的要求。“格”体现为固定的范式,它的质性比较稳定,人们能够师法仿效,致使中国诗歌的创作经验和艺术范式得以代代相续;同时,它又易束缚诗人才情的自由舒展,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艺术法则的创新和主体精神的实现。
作者 查清华
出处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99-103,共5页 The Journal of Humanities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46

  • 1刘窸.《中山诗话》.
  • 2陈岩肖.《庚溪诗话》卷下.
  • 3范睎文.《对床夜语》卷二.
  • 4韦居安.《梅繤诗话》卷上.
  • 5欧阳修.《六一诗话》[M].,..
  • 6辛文房.《唐才子传》卷二、卷四.
  • 7郝经.《与撖彦举论诗书》.
  • 8黄生.《诗麈》卷二[M].黄山书社,1995年版.第87页.
  • 9王夫之.《姜斋诗话》卷下.
  • 10王昌龄.《诗格·论文意》.

共引文献83

同被引文献17

  • 1杨国安.试论中唐两大诗派创作中的共同趋向[J].文学遗产,2007(4):26-32. 被引量:2
  • 2朱彬撰.礼记训纂(下册)[M].北京:中华书局,1996.
  • 3萧统编,李善注.文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 4李东阳著,李庆立校释.怀麓堂诗话校释[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
  • 5陈师道.《后山诗话》,《历代诗话》上,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309页.
  • 6胡应麟.诗薮·续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 7高榛编选,汪宗尼校订.唐诗品汇·总序[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 8袁震字,刘明今.明代文学批评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 9明·李东阳.怀麓堂集[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 10郑玄注,贾公彦疏.周礼注疏·春官宗伯下·大司乐[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