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马丁·路德的婚姻家庭观探略
被引量:
2
Martin Luther's perspective on marriage and family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本文主要从马丁·路德本人的婚姻与家庭生活、路德的婚姻观、路德对离婚的态度与观点、路德的家长制传统观点等四个方面对路德的婚姻家庭观进行了介绍与评析,并指出路德的婚姻家庭观不仅在当时、而且在今天都同样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
贺璋瑢
机构地区
中山大学哲学系
出处
《宗教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81-87,共7页
Religious Studies
关键词
马丁·路德
家庭生活
婚姻家庭观
分类号
B978 [哲学宗教—宗教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2
共引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12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3
参考文献
12
1
罗伦培登著.《这是我的立场-改教先导马丁路德传记》,香港道声出版社1987年版,第351-352页,第354、365-366页.
2
Roland Bainton,Women of the Reformation in Germany and Italy(Minneapolis,Minnesota:Augsburg Publishing House,1971),p.27.
3
何礼魁.《马丁路德传》第160-161页,戴怀仁、陈建勋译,香港道声出版社1962年版.
4
《路德选集》上册,第202-203页,金陵神学院托事部、基督教文艺出版社联合出版,1968年版.
5
伍渭民主编.《路德文集》第1卷,香港路德会文字部2003年版,第412页,第429页,第442页,第430页.
6
Thomas Aquinas:The SummaTheologica,supplement.61.2.c.
7
..《路德文集-信仰与社会》..香港协同福利及教育协会出版,卓越书楼发行,,1992年版..第231页,第232页,第233页..
8
《给条顿道院武士书》,克尔编订、王敬轩译.《路德神学类编》,香港,道声出版社2000年重版,第217-218页.
9
《论善功》,《路德神学类编》,香港道声出版社2000年重版,第218页.
10
《路德对话集》,《路德神学类编》第218页.
共引文献
1
1
商友仁.
简论马丁·路德的“因信称义说”[J]
.北方论丛,1985(2):50-55.
同被引文献
12
1
雷雨田,陈永麟.
马丁·路德经济伦理思想评析[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12(2):157-161.
被引量:2
2
陈晓兰.
女权主义批评者眼中的纳撒尼尔·霍桑[J]
.外国文学研究,1995,17(3):44-48.
被引量:15
3
吴汪.
被霍桑诅咒的女人[J]
.世界文化,1996(4):43-46.
被引量:4
4
张现红.
《红字》中的“猩红色”烙印——纳撒尼尔·霍桑的女性观新探[J]
.世界文化,2006(6):4-6.
被引量:3
5
蒋道超.
从小说创作看美国性伦理与政治意识间互动的演变[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4(1):14-22.
被引量:4
6
[2]姚乃强.红字[C].中国书籍出版社,2005.
7
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于晓,陈维纲.北京:三联书店, 1992.
8
马丁·路德.论贸易与重利盘剥[EB/OL].www.kuanye.net/shuku/bookread.php.2007-10-15.
9
路德文集:Ⅰ[Z].上海:三联书店,2005.
10
马丁·路德.致德意志基督贵族书[Z].www.kuanye.net/shuku/bookread.php.2007-10-15.
引证文献
2
1
郭令辉.
迷途知返的羔羊——从《红字》看霍桑的婚恋观[J]
.社科纵横,2007,22(6):176-178.
被引量:3
2
张佳生.
马丁·路德救助伦理思想评析[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5(3):165-168.
二级引证文献
3
1
阳根华.
主体萎缩与他者缺失——霍桑小说中的婚姻制度与家庭结构[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9(3):131-133.
被引量:5
2
阳根华,朱美英.
霍桑短篇小说叙事伦理的文本解读[J]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2010,9(3):25-28.
被引量:2
3
刘媛,阳根华.
从宗教叙事伦理看霍桑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塑造[J]
.湘南学院学报,2011,32(4):85-88.
1
林庆华,张秋梅.
威廉·梅尔的婚姻家庭观[J]
.宗教学研究,2007(4):158-165.
2
子凡.
调查发现:中国人婚姻家庭观仍很传统[J]
.社区,2005(7):10-10.
3
王进鑫,沃文芝.
当代青少年婚姻家庭观的实证研究[J]
.成都工业学院学报,2014,17(1):64-66.
4
马晓燕.
试析黑格尔的婚姻家庭观[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5(2):5-8.
被引量:3
5
徐牧.
婚姻与家庭[J]
.天风,2008(7):36-37.
6
张淑琴.
1989年下半年报刊部分伦理学论文索引[J]
.道德与文明,1990(3):47-48.
7
吴敏.
赫哲族伦理道德初探[J]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3,19(7):23-26.
8
熊晓琼,秦伟.
论恩格斯的未来婚姻家庭观[J]
.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2,12(4):34-36.
被引量:3
9
姜国柱.
儒学婚姻家庭观的历史演变与现代价值[J]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19(1):40-44.
被引量:1
10
李赫亚.
傅立叶、康有为理想社会婚姻家庭观比较[J]
.宁夏社会科学,2003(4):80-83.
宗教学研究
2005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