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滨海新区与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被引量:16
出处
《城市》
2006年第3期3-6,共4页
City
同被引文献79
-
1刘建军.滨海新区产业结构发展途径及与浦东新区、深圳特区比较研究[J].华北金融,2012(10):18-21. 被引量:2
-
2程恩富,徐惠平.新制度经济学派的成因、特点与总体评价——从海派经济学的角度来观察[J].当代经济研究,2004(9):22-27. 被引量:4
-
3欧向军,顾朝林.江苏省区域经济极化及其动力机制定量分析[J].地理学报,2004,59(5):791-799. 被引量:140
-
4张岸元.我国自由贸易港区的近期发展与远景展望[J].中国港口,2005(5):16-18. 被引量:4
-
5MENGGuang-wen.EVOLUTIONARY MODEL OF FREE ECONOMIC ZONES——Different Generations and Structural Features[J].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2005,15(2):103-112. 被引量:10
-
6皮黔生.环渤海城市群与天津滨海新区的发展[J].港口经济,2005(4):8-10. 被引量:8
-
7李春洋.武汉城市定位与发展取向研究[J].学习与实践,2005(12):27-31. 被引量:3
-
8江曼琦.天津滨海新区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J].城市,2006(1):14-16. 被引量:6
-
9贺曲夫,史卫东,胡德.长株潭一体化中行政区划手段和非行政区划手段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6,16(1):108-112. 被引量:19
-
10皮黔生.关于天津滨海新区实施综合配套改革的战略思考[J].开放导报,2006(2):22-24. 被引量:9
引证文献16
-
1李春洋.中部地区建设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战略意义[J].开放导报,2007(2):17-20. 被引量:5
-
2施红星,方志耕,阮爱清.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改革的系统设计[J].开放导报,2007(2):21-24. 被引量:5
-
3王家庭.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作用与机理分析[J].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6(6):27-31. 被引量:1
-
4王家庭.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机理及对策研究[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56-62. 被引量:4
-
5胡晓鹏.国家综合配套改革的基本内涵与运行机理[J].社会科学,2008(9):20-29. 被引量:5
-
6张晨光,孙占芳.滨海新区与浦东新区的比较分析[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08,28(10):71-75. 被引量:9
-
7郭海阳.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特征及发展模式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08(11):9-10. 被引量:1
-
8陈振明,李德国.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实践探索与发展趋势[J].中国行政管理,2008(11):78-84. 被引量:25
-
9刘恩专.论自由贸易港区与区外的自由联通机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4(6):8-13. 被引量:5
-
10马海龙,贺曲夫.滨海新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路径选择[J].全国商情,2009(22):5-7.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72
-
1赵文霞,贾玉成.关税水平与进出口贸易——基于行业视角下中美贸易数据的研究[J].产业组织评论,2019,0(2):76-98.
-
2张译文,冯根源.自贸区落户对连云港地方经济的发展影响研究[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20(8):28-29.
-
3曹静,郭哲.排污权交易制度对试点地区工业二氧化硫排放强度的影响——基于合成控制法的研究[J].复旦公共行政评论,2019(2):107-136. 被引量:2
-
4陈华松,李乐芝.扬黄冈教育 竖品牌优势——浅谈黄冈基础教育在武汉城市圈中的榜用[J].科技资讯,2008,6(27). 被引量:4
-
5赵恩成.综合配套改革机制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以天津滨海新区为例[J].改革与战略,2012,28(11):41-44.
-
6杨龙.变革与调整:多元治理中的府际关系[J].学术前沿,2012(4):25-33. 被引量:3
-
7郭海阳.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特征及发展模式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08(11):9-10. 被引量:1
-
8郝寿义.综合配套改革机制研究[J].开放导报,2008(6):35-39. 被引量:4
-
9李家祥,戴超.综合配套改革各试验区研究热点述评[J].开放导报,2008(6):40-46. 被引量:3
-
10吕明元,柳凯.天津滨海新区与上海浦东新区产业结构演进的比较[J].天津商业大学学报,2009,29(3):31-35. 被引量:5
-
1凌弓.论邓小平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方法[J].宁夏党校学报,2004,6(4):23-26.
-
2马立涛,吴小钢.西北地区改革试验区建设的区位聚焦与战略构想[J].管理现代化,2008,28(6):53-55. 被引量:1
-
3甘强.两江新区对重庆经济发展的影响[J].重庆行政(公共论坛),2010(3):8-9. 被引量:4
-
4王淑莉.浅析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政府管理职能定位[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6(5):12-16. 被引量:10
-
5包头市科技兴市总体战略构想研究课题组.“包头市科技兴市总体发展战略构想”研究报告(节选)[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1992,13(5):20-26.
-
6马凯.为“十一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奠定坚实的基础——当前经济形势及下一步经济工作重点[J].宏观经济管理,2005(9):4-8.
-
7马凯.为“十一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奠定坚实基础——当前经济形势及下一步经济工作重点[J].中国经贸导刊,2005(17):4-7.
-
8马凯.为“十一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奠定坚实基础——当前经济形势及下一步经济工作重点[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5(8):4-6.
-
9刘利君,任微.浅议网络经济的发展与经济治理[J].商业经济,2003(9):57-58.
-
10邢治华,杨德全.天津滨海新区在环渤海地区的地位和作用[J].环渤海经济瞭望,2005,19(8):8-11. 被引量: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