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新疆农业科技》
2006年第3期28-29,共2页
Xinjiang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同被引文献31
1 史永亮,王如松,周海波,陈亮.南疆生态脆弱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影响评价——以新疆阿克苏市为例[J] .生态学杂志,2006,25(7):753-758. 被引量:28
2 吕晓芳,张镱锂,申元村.宁夏中部生态脆弱区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及经济效益分析——以盐池县为例[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4,22(3):132-138. 被引量:9
3 陈学刚,李晓东,夏富强.新疆各地区(州、市)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J] .干旱区地理,2004,27(4):622-627. 被引量:14
4 周艳时,杨德刚,徐美卿.新疆经济类型的划分及综合经济区划[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5,19(2):34-39. 被引量:6
5 任望兵.现代绿洲经济体系的理论框架与运作模式——以新疆为例[J] .地理学报,1998,53(B12):218-224. 被引量:5
6 李红,田光明.新疆土地资源利用与粮食安全[J] .新疆农垦经济,2005(3):45-49. 被引量:4
7 袁国映.干旱区绿洲农业生态系统特征及持续发展关键问题[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1995,9(4):223-228. 被引量:2
8 崔献勇,宋勇,海鹰.和田地区生态环境问题探析[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4(3):157-160. 被引量:4
9 杨燕玲,于礼.新疆各区土地利用变化影响因素分析[J] .黑龙江农业科学,2005(5):16-18. 被引量:2
10 刘新平.新疆绿洲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环境影响分析[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6,20(3):25-29. 被引量:7
二级引证文献7
1 朱瑜馨,张锦宗.对应分析在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中的应用[J] .地理科学进展,2010,29(4):478-482. 被引量:19
2 张运刚,张树文,陈冬勤.通化市高程梯度变化与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分异研究[J]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10,26(3):271-276. 被引量:6
3 潘竟虎,石培基.甘肃省土地利用综合效益空间分异研究[J] .土壤,2010,42(4):658-663. 被引量:8
4 李菁,匡兵,姚文珍,冯银静.以功效系数法评价咸宁市土地利用效益[J] .中国房地产(学术版),2014(6):36-44. 被引量:2
5 许娜.基于不同土地利用模式和管理实践下探析土地经济效益响应[J]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5(7):286-287. 被引量:1
6 孟繁茹,王璐瑶,郭凯.口岸地区产业发展研究——以新疆塔城市为例[J] .中国科技纵横,2016,0(2):235-235.
7 柳锦森,葛霖.基于因子分析的荣昌县土地利用经济效益评价[J] .农业工程,2014,4(1):81-86. 被引量:3
1 Sichuan Province Wanxian City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OfficeWanxian City is situated in the hinterland of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The inundated land ofthe city constitutes more than 60% of the total reservoir area. Severe soil ioss was o.立足三峡 努力搞好库区水土保持工作[J] .中国水土保持,1994(2):12-14.
2 陈亚峰.新疆农业土地整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 .消费导刊,2007,0(8):38-38.
3 李忠魁,陶绿,徐长波,刘开玲.加入WTO对西北地区林业发展的影响[J] .林业科技通讯,2000(11):18-20.
4 符学军.合理规划 深山处处有精品 创新机制 家庭户户建林场[J] .绿化与生活,2002(2):48-48.
5 胡萃.浅谈未利用地管理[J] .资源与人居环境,2011(9):28-29. 被引量:5
6 周铁军,赵廷宁.宁夏盐池县土地利用变化分析研究[J] .水土保持研究,2005,12(6):116-118. 被引量:9
7 耿文炼,李常青.沂蒙山区石灰岩地区综合开发利用[J] .中国水土保持,1994(9):40-43. 被引量:1
8 李昌桂.发达的澳洲牧业[J] .政策,2001(12):50-51.
9 高清竹,何立环,江源,王家骥.农牧交错带典型区农业与牧业用地互动关系研究[J] .地球科学进展,2002,17(2):209-214. 被引量:21
10 蓝云.千山万壑涌绿潮 壮乡马山展新姿[J] .中国林业,2003(12B):38-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