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人身危险性研究的历史脉络 被引量:7

An Analysis of Personal Dangerousness Study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本文通过对法学领域中人身危险性研究的方法和路径进行分析,结合哲学等人文社科领域研究的进展,介绍人身危险性研究的方法和路径始终围绕先天危险性和后天危险性的展开的状况,同时分析后天危险性研究路线得到普遍支持的原因,提出先天危险性研究的路线应当被重视,以新技术为依托的新犯罪学的研究空间广阔。 This paper takes a research on the method of personal dangerousness study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study has been constantly focused on born criminality and leamed criminality. After an analysis of causes that the study of learned criminality is universally supported, it proposes that we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study of born criminality. There is much room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ew technology-based criminology.
作者 刘朝阳
出处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81-92,共12页 Fudan Journal(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人身危险性 先天危险性 后天危险性 历史脉络 基因犯罪学 personal dangerousness born criminality learned criminality lineage genetic criminology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

二级参考文献8

  • 1张远煌.犯罪理念之确立—犯罪概念的刑法学与犯罪学比较分析[J].中国法学,1999(3):127-135. 被引量:25
  • 2[意]菲利.实证派犯罪学[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7.43,27.
  • 3邱兴隆,许章润.刑罚学[M].北京:群众出版社,1998.259
  • 4[苏]A·H特拉伊宁.犯罪构成的一般学说[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58.
  • 5李秀林.辩证堆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
  • 6马克昌.犯罪通论[M]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
  • 7宋浩波.犯罪学理论研究综述[M]群众出版社,1998.
  • 8(美)昆尼(Quinney,R.),(美)威尔德曼(Wildeman,J.)著,陈兴良等.新犯罪学[M]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88.

共引文献58

同被引文献41

引证文献7

二级引证文献2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