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相互承认”与“人类团结”:社会批判规范基础的范式转换 被引量:3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社会批判是哲学的重要品格和重大功能,哲学进行“社会批判”,首要的问题是回答社会批判的“标准”和“规范”,即“社会批判的规范基础”问题。抽象的“主体哲学”的思维范式对这一问题的解决,存在着严重的理论和实践困境。从抽象的“主体哲学”思维范式转向“主体间”的“相互承认”思维方式,并把增进“相互承认”与“人类团结”作为社会批判规范基础的价值核心,这是当代哲学在反思和解决“社会批判的规范基础”这一问题上所取得的最为重大的理论成果。
作者 贺来
出处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7,共7页 Social Science Front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1

  • 1鲍曼.《立法者与阐释者》[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 2阿隆.《雷蒙·阿隆回忆录:五十年代的政治思考》.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2年,第517页.
  • 3施特劳斯.《自然权力与历史》.彭刚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版,第59页.
  • 4利奥塔 利奥塔 谈瀛洲译.《知识分子的坟墓》[A].利奥塔,谈瀛洲译.《后现代性与公正游戏:利奥塔访谈、书信录》[C].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116页.
  • 5哈贝马斯.《现代性的哲学话语》[M].译林出版社,2004年版.第74页.
  • 6马丁·布伯.《我与你》[M].三联书店,2002年版.第5页.
  • 7霍耐特.《为了承认而斗争》.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年版,第六章,第90页,第181页.
  • 8马蒂尼奇编.《语言哲学》.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第875页.
  • 9维特根斯坦 汤潮.《哲学研究》[M].三联书店,1992年版..
  • 10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122页,第118页.

同被引文献16

  • 1王道俊.主体教育论的若干构想[J].教育学报,2005,1(5):3-17. 被引量:47
  • 2[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
  •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 4[德]康德 邓晓芒译.纯粹理性批判[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16.
  • 5[德]黑格尔.小逻辑[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83.
  • 6[匈]阿格尼丝·赫勒.现代性理论[M].李瑞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13.
  • 7[美]理查德·罗蒂.偶然、反讽与团结[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 8[德]于尔根·哈贝马斯.现代性的哲学话语[M].曹卫东,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4:10.
  • 9[德]黑格尔.逻辑学(下卷)[M].杨一之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 10赵光武.后现代哲学述评[M].北京:西苑出版社,2000.

引证文献3

二级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