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气功治疗50例妇女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50例妇女更年期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气功组和药物对照组,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对植物神经平衡状态、血清性激素、促性激素水平的影响。结果:气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气功对植物神经具有双向良性调节作用(P<0.05),对血清FSH、LH、E2、P、T也有一定影响。
作者
吴人照
褚建平
章辰芳
刘浙伟
施明仙
机构地区
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
出处
《上海中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26-28,共3页
Shanghai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关键词
更年期综合征
气功疗法
分类号
R247.4 [医药卫生—中医临床基础]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29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29
1
徐天舒.
耳针与体针合用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研究[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17):2269-2270.
被引量:10
2
李芳莉.
灸脐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观察[J]
.中国针灸,2004,24(10):689-690.
被引量:22
3
李翠霞,潘忠勉.
有氧运动对女性更年期综合征影响的研究[J]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5,22(1):69-70.
被引量:12
4
周小平,李菊芳,宁魏青,顾曼丽,林松,黄明,王海琦,黄京龙.
高压电位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疗效分析[J]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8):947-949.
被引量:1
5
张露芬,李晓泓,张慧,翟景慧,解秸萍,詹睿,周登方.
逆针关元穴对自然更年期大鼠血脂的调节作用[J]
.中国临床康复,2005,9(23):132-133.
被引量:17
6
朱江,郑格林,张水清,董凤琴.
耳穴贴压治疗妇女更年期综合征59例[J]
.上海针灸杂志,1995,14(6):253-254.
被引量:12
7
张慧,张露芬,李晓泓,解秸萍,翟景慧,周登方,詹睿.
逆针关元穴对自然更年期大鼠超氧化物歧化酶和一氧化氮合酶活性的调节[J]
.中国临床康复,2005,9(31):147-149.
被引量:21
8
杨丹红,冯利平.
头针结合体针治疗妇女更年期忧郁症[J]
.浙江中医杂志,1996,31(3):131-131.
被引量:13
9
马晓蕾,孙远征.
腰背部透穴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J]
.针灸临床杂志,2006,22(4):25-26.
被引量:7
10
何金森,廖建钦,安晓英,许建敏,王静.
电针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血清雌激素水平的影响[J]
.上海针灸杂志,2006,25(4):3-5.
被引量:14
引证文献
1
1
魏红沁,朱晓宏,丁春华,张晴.
非药物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研究文献概况[J]
.光明中医,2014,29(11):2458-2460.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张君,邵光波,陈兰.
武陵山区绝经综合征患者戊酸雌二醇片补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J]
.中国妇幼保健,2017,32(12):2669-2671.
1
赵颖,王进.
针刺对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血浆TXB_2和6-K-P的影响[J]
.上海针灸杂志,1997,16(2):9-10.
被引量:13
2
李永华,韩裕璧,崔淑玫,马建.
消渴中医治疗概述[J]
.中医药信息,2013,30(4):151-152.
被引量:6
3
胡晓梅,唐旭晨,刘西洋,苗萌萌.
针刺良性调节一氧化氮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研究进展[J]
.亚太传统医药,2015,11(23):60-61.
被引量:3
4
周雄元,王跃华.
针刺调节免疫功能的机理研究进展[J]
.湖北中医杂志,2004,26(7):55-56.
被引量:8
5
李艳梅,陈少宗.
温针灸关元、足三里对老年人血清SOD的影响[J]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8(1):30-31.
6
陈少宗,李艳梅,孙力.
辰时未时电针对肥胖女性胰岛素水平的影响与其基础状态的相关性[J]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5(6):510-511.
被引量:2
7
陈少宗,李艳梅.
电针配合时间治疗对单纯性肥胖女性胰岛素的影响与其基础状态的关系[J]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11,34(6):60-61.
被引量:1
8
陈少宗.
针刺双向调节机制与机体的自组织原理[J]
.中医文献杂志,2017,35(1):69-69.
9
陈少宗.
针刺时机作用规律的研究及其临床意义[J]
.针灸临床杂志,2010,26(11):6-9.
被引量:15
10
尹玉柱,石岩殊.
针刺人中穴抗休克作用机制的探讨[J]
.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1):263-263.
被引量:8
上海中医药杂志
1996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