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区域创新创业政策支持体系研究
被引量: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通过对区域创新创业政策支持体系的基本目标、一般原则和主要内容进行系统分析,指出:构建区域创新创业政策支持体系应注意该区域的客观条件、目标的确定、创新模式选择和效率等几方面的问题。
作者
<区域创新创业能力与活力评价研究>课题组
机构地区
中国科学技术促进发展研究中心
出处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5-47,共3页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基金
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ky200132)
关键词
区域创新
创业能力
政策
创新模式
分类号
F127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10
同被引文献
42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17
参考文献
2
1
李金龙.
论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省级政府管理体制创新[J]
.中国行政管理,2004(12):46-49.
被引量:11
2
陈君文.
创新能力与区域协调发展[J]
.人民论坛,2004(11):42-43.
被引量:2
二级参考文献
3
1
中国行政区划研究会.《中国行政区划研究》[M].中国社会出版社,1991年版..
2
刘君德,舒庆.
中国区域经济的新视角──行政区经济[J]
.改革与战略,1996,12(5):1-4.
被引量:89
3
王健,鲍静,刘小康,王佃利.
“复合行政”的提出——解决当代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与行政区划冲突的新思路[J]
.中国行政管理,2004(3):44-48.
被引量:283
共引文献
10
1
李金龙,王宝元.
地方政府管理体制: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制度瓶颈[J]
.财经理论与实践,2007,28(1):120-123.
被引量:40
2
常忠义.
区域创新创业政策支持体系研究[J]
.中国科技论坛,2008(6):21-24.
被引量:15
3
李金龙,周宏骞,史文立.
多中心治理视角下的长株潭区域合作治理[J]
.经济地理,2008,28(3):362-366.
被引量:18
4
姚莉.
区域经济一体化视角下的制度创新[J]
.湖北社会科学,2009(11):93-95.
被引量:3
5
刘细良,邹华.
基于“四化两型”的政府管理体制创新[J]
.金融经济(下半月),2011(9):56-58.
被引量:4
6
王卉.
城市群的发展与地方政府管理创新探析[J]
.经济论坛,2011(8):157-159.
被引量:2
7
杨亚南,刘小年.
论“大珠三角”区域公共管理协调机制的完善[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06,0(12):26-28.
被引量:1
8
李金龙,马珍妙.
行政省直管县体制改革的理性思考[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5,44(3):19-26.
被引量:3
9
梁永郭,杨雪.
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政府作用概述[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28(13):55-56.
10
唐跟利,陈立泰.
大数据驱动区域公共服务一体化:理论逻辑、实现机制与路径创新[J]
.求实,2021(5):43-57.
被引量:17
同被引文献
42
1
杨冬梅,赵黎明,陈柳钦.
基于产业集群的区域创新体系构建[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5,26(10):79-83.
被引量:32
2
陈柳钦.
产业集群与区域创新体系互动分析[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1(6):1-10.
被引量:38
3
贲向前,徐小钦.
国家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模式选择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2007,27(1):26-29.
被引量:10
4
张雪梅,王双.
国外科技政策模式对我国构建区域自主创新体系的启示[J]
.科学学研究,2007,25(A01):63-67.
被引量:18
5
梅强,李文元,王邦兆,顾瑜婷.
江苏省区域技术创新创业能力评价及其协调发展的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2007,27(12):123-126.
被引量:14
6
常忠义.
区域创新创业政策支持体系研究[J]
.中国科技论坛,2008(6):21-24.
被引量:15
7
林嵩.
创业生态系统:概念发展与运行机制[J]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1(4):58-62.
被引量:215
8
吴寿平.
中国工业结构变化与技术进步率增长研究——对中国1985-2009年工业“结构红利假说”的检验[J]
.产经评论,2013,4(1):36-46.
被引量:12
9
王娜,王毅.
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组成要素及内部一致模型研究[J]
.中国科技论坛,2013(5):24-29.
被引量:35
10
伍春来,赵剑波,王以华.
产业技术创新生态体系研究评述[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3,34(7):113-121.
被引量:42
引证文献
4
1
屠建飞.
基于技术转移中心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J]
.科技与管理,2008,10(2):102-104.
被引量:7
2
王碗,陶宇红,陈春霞.
创新创业效率的测评及其对职业教育的启示——以江苏省为例[J]
.职教论坛,2018,0(11):164-171.
被引量:2
3
赵永慧.
试探生态视角下的区域创新创业政策体系设计——以辽宁为例[J]
.科学管理研究,2019,37(5):81-88.
被引量:7
4
辛璐,赵云皓,陶亚,陈啟信,徐志杰,王志凯,卢静.
促进环保产业园创新创业发展政策调查分析——以国家环境服务业华南集聚区为例[J]
.中国环保产业,2020(8):6-14.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7
1
王燕.
四川阿坝州多元协同创业生态系统运行机制与服务功能[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3(12):190-193.
被引量:1
2
屠建飞,冯志敏.
基于创新链的模具产业集群技术创新平台[J]
.中国软科学,2009(5):179-183.
被引量:16
3
钟敏.
“泛珠三角”区域自主创新与技术转移分析[J]
.经济纵横,2009(8):57-59.
被引量:6
4
宋澄.
浅谈技术转移工作[J]
.天津科技,2010,37(6):116-117.
5
郑敏禾.
企业技术转移与技术创新[J]
.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2011(3):45-47.
6
刘玉栋,于晓敏,刘永照.
淄博市促进中小企业技术转移和科技创新能力的探讨[J]
.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2012(6):27-31.
被引量:2
7
高庆新,车轶,于晓敏.
构建技术转移创新体系促进中小企业成果转化[J]
.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2012(8):29-31.
被引量:1
8
周弢,杨旻,殷明弢.
武汉技术转移体系建设研究[J]
.科技创业月刊,2013,26(12):11-13.
被引量:1
9
刘宏笪,张茜,张济建,闫东.
中国钢铁产业五年规划:演进脉络与调整展望——基于“十五”以来规划文本分析[J]
.管理现代化,2020,40(3):29-35.
被引量:3
10
康宇航.
辽宁创业生态系统协同发展研究[J]
.价值工程,2020,39(19):99-100.
被引量:1
1
常忠义.
区域创新创业政策支持体系研究[J]
.中国科技论坛,2008(6):21-24.
被引量:15
2
严慧敏.
我国社会融资结构变迁及创新模式选择[J]
.新疆金融,2009(7):13-16.
被引量:4
3
胡凯,尹继东.
民营企业创新模式选择[J]
.特区经济,2006(8):106-107.
被引量:5
4
黄学工.
湖南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模式选择[J]
.湖南冶金,2005,33(1):42-45.
5
李刚,陈昌柏.
企业自主创新模式选择[J]
.科技与经济,2006,19(1):26-28.
被引量:17
6
涂舒.
后发国家创新模式选择:一个综述性理论框架[J]
.商业研究,2013(11):169-176.
被引量:3
7
耿楠.
基于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技术轨道演进机制与中国自主技术创新模式选择[J]
.工业技术经济,2007,26(2):99-101.
被引量:7
8
赵治中,王艺霖.
企业科技创新模式选择与运行机制探讨——以青海省为例[J]
.商场现代化,2014(32):120-121.
9
孟丽莎,宁祎.
论产品的生命周期与技术创新模式[J]
.成组技术与生产现代化,2000,17(4):15-17.
被引量:7
10
党兴华,郑登攀.
技术溢出情况下企业创新模式选择的非对称博弈模型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24(10):100-102.
被引量:9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