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综合运输》
2006年第5期5-9,共5页
China Transportation Review
同被引文献22
-
1郑燕.浅谈中日贸易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07(3):5-5. 被引量:6
-
2张东明.中日韩三国关系与建立东亚自由贸易区的可行性[J].当代亚太,2006(2):30-37. 被引量:16
-
3洪雁,王慧炯.交通运输系统发展的若干系统分析[J].系统工程学报,2006,21(2):184-191. 被引量:4
-
4孙江明,苏琴.我国运输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国际比较[J].国际贸易问题,2006(4):67-72. 被引量:53
-
5孙光圻.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总体布局与战略取向[J].综合运输,2006,28(8):23-28. 被引量:4
-
6刘承良,熊剑平,张红.武汉都市圈城镇体系空间分形与组织[J].城市发展研究,2007,14(1):44-51. 被引量:21
-
7孙启鹏,吴群琪,张圣忠,邹海波.运输需求的本质及特征分析[J].综合运输,2007,29(8):17-20. 被引量:12
-
8耿乃凡.江苏省服务业、服务贸易的特征及对策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7(10):58-61. 被引量:10
-
9沈培钧,王毅.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的背景和意义——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交通运输司王庆云司长访谈录[J].综合运输,2007,29(11):5-9. 被引量:6
-
10宋炳良.港口城市发展的动态研究[M]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03.
引证文献5
-
1甘爱平.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与中西部经济发展的互动[J].新疆财经,2007(2):85-89.
-
2武超.天津港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与其腹地互动研究[J].当代经济,2009,26(6):93-94. 被引量:3
-
3王玥.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构想与难题[J].当代经济,2009,26(9):96-97. 被引量:2
-
4吴群琪,陈文强.交通运输系统演化机理与发展趋势[J].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2):13-17. 被引量:8
-
5乔均,施建军.打造南京组合港,促进都市圈产业整合与发展[J].江淮论坛,2011(3):20-26.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14
-
1孙宏霞.构造北方国际航运中心的有效途径[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1):47-47.
-
2苏芳.我国综合运输体系的发展现状与对策[J].理论月刊,2010(9):76-79. 被引量:4
-
3李晓一.关于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研究[J].新西部(理论版),2010(12):45-46. 被引量:2
-
4郭晓黎.浅析国民经济不同阶段下我国交通运输业发展特点[J].财经界,2011(16):28-28. 被引量:1
-
5陆正业.农村客运属性及其要求分析[J].西部交通科技,2011(9):103-105. 被引量:1
-
6刘晨诗.天津港与腹地“区域对子”关系分析及协调发展路径[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3,27(3):3-7. 被引量:1
-
7吴群琪,陈波.基于四因素的公路网三点结构优化方法[J].中国公路学报,2014,27(8):89-96. 被引量:5
-
8王璐,吴群琪.基于四因素的公路网经济性评价指标研究[J].生态经济,2016,32(1):86-88. 被引量:1
-
9王亚莉.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现状、障碍与前景[J].经营管理者,2010(16):155-155. 被引量:4
-
10董彬,吴群琪,彭志敏.综合运输体系结构演变特征及趋势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2017,34(6):151-158. 被引量: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