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四大城市群发展经验 加快推进武汉城市圈建设——关于中原、长株潭、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的考察报告
被引量:5
出处
《决策与信息》
2006年第6期20-24,共5页
Decision & Information
同被引文献25
-
1杨爱平,陈瑞莲.从“行政区行政”到“区域公共管理”——政府治理形态嬗变的一种比较分析[J].江西社会科学,2004,24(11):23-31. 被引量:122
-
2孙亚.促进武汉城市圈发展的税收政策研究[J].学习与实践,2005(2):8-13. 被引量:1
-
3陈瑞莲.论区域公共管理的制度创新[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5(5):61-67. 被引量:110
-
4李大明,王帅.略论武汉城市圈建设中的财税政策保障[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6(2):56-60. 被引量:4
-
5卓凯,殷存毅.区域合作的制度基础:跨界治理理论与欧盟经验[J].财经研究,2007,33(1):55-65. 被引量:115
-
6孙玉洁.建设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思考[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23(1):100-101. 被引量:10
-
7安树伟.大都市区管治与中国大都市区管治的特殊性[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4(2):7-11. 被引量:5
-
8傅永超,徐晓林.府际管理理论与长株潭城市群政府合作机制[J].公共管理学报,2007,4(2):24-29. 被引量:46
-
9高秀艳,王海波.大都市经济圈与同城化问题浅析[J].企业经济,2007,26(8):89-91. 被引量:77
-
10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EB/OL].厦门网.2011-04-12.
二级引证文献17
-
1唐宇文,蔡建河.“两型社会”试验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究[J].湖南商学院学报,2010,17(1):15-19. 被引量:1
-
2宫银峰.中原城市群经济一体化的机制、内容与战略取向——以郑州为中心的“城市圈域”发展模式研究[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0(3):84-86. 被引量:2
-
3顾丽夏,管泽锋.推进武汉城市圈“两型综改”财税政策研究[J].地方财政研究,2010(1):68-72.
-
4贾玉巧,刘涛,赵君.中原城市群经济一体化的动力机制与实践内容——郑州作为核心增长极的发展模式研究[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0,28(5):69-72. 被引量:1
-
5杜焱.“两型”社会试验区的区域管理体制机制创新[J].湖南社会科学,2010(3):90-92. 被引量:2
-
6姚莉,潘凯.总部经济推进武汉城市圈建设的实现途径[J].当代经济,2010,27(21):130-132. 被引量:1
-
7侯俊东.政府对非营利组织在地质灾害应急决策中的支持作用[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2,29(3):85-90.
-
8陈延寿.基于因子分析的武汉城市圈经济发展状况研究[J].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学报,2012,26(2):61-64.
-
9刘杨.论“四位一体式”两型社会建设的主体群构建[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2):15-17.
-
10魏俊董.初探广佛肇公共服务一体化融合发展[J].新经济,2015(20):39-40.
-
1湖北:打造武汉城市圈[J].学习与实践,2003(11):4-11.
-
2秦尊文.产业融合:武汉城市圈的主旋律[J].今日中国论坛,2008(2):80-82. 被引量:2
-
3徐长乐,殷为华,谷人旭.加速构建“上海都市圈”[J].经济世界,2003(2):10-13. 被引量:2
-
4盛毅.将成都城市圈建成中西部最大的城市圈[J].四川省情,2009(11):26-27.
-
5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协调5县(市)发展[J].杭州(生活品质),2006,0(5):55-56.
-
6尹光志,梁亚莉,吴让松,黄良港.中部五省应有更大的作为[J].学习与实践,2004(2):22-29.
-
7张志刚.国外城市圈建设与我国京津冀经济一体化[J].时代经贸,2015,13(21):9-12.
-
8田欢,王为理.喀什与深圳文化产业合作的前景与路径[J].新疆社科论坛,2016(5):17-19. 被引量:2
-
9刘海军.破解突出难题 推进科学发展[J].学习月刊,2009(18):62-63.
-
10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分解落实《政府工作报告》的通知[J].湖北省人民政府公报,2010,0(6):35-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