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后现代主义发展观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在西方后现代家族成员之间,歧异性远远要大于它们的相似性。后现代发展观在人的发展问题上,强调创造性的发展观;在经济发展方面,强调稳态经济,认为稳态经济是治疗增长癖的后现代良方;在农业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方面,强调生态性和有机性。
作者
沙宏
机构地区
辽东学院社会科学部
出处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8-50,共3页
Social Science Journal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
发展观
启示
分类号
B089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73
同被引文献
9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3
1
张国清.中心与边缘[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2
大卫·雷·格里芬.后现代精神[M].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
3
大卫·雷·格里芬.后现代科学[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
共引文献
73
1
孙雄.
上帝的命运:从现代到后现代[J]
.学术论坛,2004,27(5):38-42.
被引量:2
2
孙会军.
后现代思潮与翻译理论研究[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23(4):91-93.
被引量:4
3
龚建国,李林,骆玲.
盲目现代化——绿色生态的陷阱[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5(6):70-73.
4
杨莉萍.
现代心理学需要反思的几个问题[J]
.教育研究与实验,2004(4):53-59.
被引量:1
5
沈传亮.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共历史研究的若干新趋向分析[J]
.教学与研究,2004(12):70-75.
被引量:9
6
马杏苗.
对现代社会合理精神基础的思考[J]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9(1):47-51.
7
傅松涛.
比较教育学学科形象的科学定位——教育形态类型学[J]
.比较教育研究,2005,26(3):45-50.
被引量:6
8
张瑞雪.
提高制造技术创新能力的研究述评[J]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24(1):27-28.
9
陈世强.
身体运动,还是心灵运动?——关于当代学院美术教育理念的思考[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05(2):29-34.
被引量:1
10
叶君,王又平.
他者的进入——论从乡土向农村的蜕变[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44(1):79-86.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9
1
黄书进.
否定性继承:从现代哲学到后现代哲学[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5):25-31.
被引量:3
2
张之沧.
后现代思潮中的科学技术定位[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21-27.
被引量:5
3
赵建军.
可持续发展的后现代性特征[J]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24(3):19-22.
被引量:4
4
易显飞,李兆友,张蕾.
后现代主义生态观与技术创新活动的价值转向[J]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6):395-398.
被引量:4
5
高静,晏一华.
人类精神危机与生态哲学的勃兴——以西方为例[J]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8(3):1-3.
被引量:1
6
卢巧玲.
生态价值观:从传统走向后现代[J]
.社会科学家,2006,21(4):81-84.
被引量:9
7
方岩.
生态哲学及其后现代性[J]
.社会科学研究,2001(3):59-63.
被引量:9
8
易立峰.
后现代主义与现代市场经济理论[J]
.企业家天地(下旬刊),2005(5):121-123.
被引量:2
9
张连国.
后现代主义生态世界观的形成及其意义[J]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0(2):77-83.
被引量:8
引证文献
1
1
尤鑫.
后现代主义思潮下生态哲学观思考[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1):213-215.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杨阿莉,袁晓亮.
后现代旅游理念下的生态文明观管窥[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3(3):22-26.
被引量:2
1
方以启.
后现代主义视域中的发展理论及其启示[J]
.党政论坛,2007(08S):8-10.
被引量:1
2
刘洪寅.
后现代主义发展观的合理因素与中国现代化[J]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1999,15(6):98-101.
3
李明.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建构性[J]
.淮北煤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3(3):48-49.
4
王联蔚.
试论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对消费主义的批判[J]
.怀化学院学报,2008,27(5X):4-6.
被引量:3
5
王建新.
论后现代主义视域中的发展观[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2(2):35-38.
被引量:3
6
陈哲.
科德宝的家族哲学[J]
.中国新时代,2008(4):94-96.
7
黄秀玲,张江海.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J]
.伊犁教育学院学报,2005,18(1):30-33.
被引量:3
8
奇趣[J]
.人生与伴侣(共同关注),2015,0(4):4-4.
9
郑劭轩.
橡皮擦的烦恼[J]
.海峡儿童(读写)(3-6年级),2017(3):30-31.
10
方益松.
点粪成金[J]
.共产党员(下半月),2011(4):55-55.
社会科学辑刊
2006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