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非均衡条件下腐败问题的经济学分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当代腐败活动呈现不断蔓延的态势,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在于:一是制度变迁过程中出现的“制度缺陷”为各种腐败活动提供了空间;二是体制转轨过程中过渡性制度安排的非均衡性和不稳定性,诱发了政府官员的投机腐败动机。本文从经济学角度对腐败行为作了初步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作者
李华红
甘露
机构地区
贵州大学经济学院
贵州大学管理学院
出处
《当代经济》
2006年第04X期4-5,共2页
Contemporary Economics
关键词
腐败
成本——收益
非均衡
经济人
分类号
F062.6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4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155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5
1
周云波.
寻租理论与我国体制转轨过程中的非法寻租问题[J]
.南开经济研究,2004(3):70-74.
被引量:29
2
陈蕾.
从“成本—收益”的视角谈权力腐败的产生和治理[J]
.东南学术,2001(6):93-98.
被引量:6
3
王克敏,吕长江.
控制权安排与国有企业经理腐败[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41(3):5-12.
被引量:8
4
盛宇明.
腐败的经济学分析[J]
.经济研究,2000,35(5):52-59.
被引量:90
5
贺卫,王浣尘.
市场经济与转型期经济中的寻租比较[J]
.经济科学,1999(6):14-20.
被引量:30
二级参考文献
44
1
贺卫.
“寻租理论”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设[J]
.昆明工学院学报,1994,19(2):33-39.
被引量:9
2
林毅夫 李周 等.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发展[M].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3
罗伯特·考特 托马斯·尤伦.《法和经济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4
[11]Bhgawati, J.. Directly Unproductive Profit-seeking Activities (DUP).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Oct. 1974.
5
[12]Ehrlich, I.. Participation in Illegitimate Activities: A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Investigation.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73, (81):521-65.
6
[14]Feige, E. L. and R. T. McGee. Tax Revenue Losses and the Unobserved Economy in the UK. Journal of Economic Affairs 1973,(2):164-172.
7
[15]Gutmann, P. M.. The Subterranean Economy. Financial Analysts Journal. 1973, (33):24-7, 34.
8
[16]Lowery, D. and W. Sigelmann.. Understanding the Tax Revolt:Eight Explanations.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1973, (75):963-74.
9
[18]Ross, I.. Why the Underground Economy is Booming. Fortune 1978,(9): 92-8.
10
[19]Spicer, M. and S. Lundstedt. Understanding Tax Evasion. Public Finance. 1973, (2): 295-305.
共引文献
155
1
张志昌,任淮秀.
政府补贴、寻租与企业研发人力资本投入[J]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20,0(3):92-103.
被引量:21
2
李政军,贺卫.
寻租理论:一个简要的回顾[J]
.现代管理科学,2001(6):20-22.
被引量:12
3
裴红卫.
国有企业外部人控制:一个寻租视角[J]
.财经问题研究,2004(7):59-64.
被引量:2
4
周其明,汪淼,任宏.
“围标”行为分析[J]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7(11):108-111.
被引量:9
5
严炳洲.
民本经济是法治经济——兼与单东先生商榷[J]
.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7(3):15-21.
被引量:1
6
周军,刘民权.
在不确定性条件下高薪养廉政策绩效分析[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4,21(12):95-105.
被引量:18
7
倪星.
试论中国反腐败方略的系统设计[J]
.政治学研究,2003(4):27-36.
被引量:27
8
孙天华.
略论经济腐败的制度环境[J]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1,53(3):84-89.
被引量:5
9
陈兴桂.
信息寻租的现象分析及应对措施[J]
.广西社会科学,2005(3):21-23.
被引量:5
10
裴红卫,柯大钢.
国有企业外部人控制的寻租解释[J]
.预测,2005,24(2):29-33.
被引量:2
1
何俊峻.
行业协会产生与发展的经济分析[J]
.生产力研究,2004(4):103-104.
被引量:6
2
周基农,张跃平.
委托——代理问题的抵押激励合同设计[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2(4):82-84.
被引量:3
3
朱咏敏.
论非均衡条件下的房地产市场[J]
.中国房地产,1992(4):63-66.
被引量:3
4
刘炳辉.
试论非均衡条件下的国有企业行为[J]
.福建经济,2000(6):23-23.
被引量:1
5
艾燕明.
国企经营管理者腐败行为的防治[J]
.党的建设,2005(9):37-37.
6
李宗芳.
加强内部审计 促进财务管理 搞好党风廉政建设[J]
.河南农业,2011(3):63-63.
7
许华尧,王润泽,王拥军.
非均衡条件下的人力资源市场公共服务道路[J]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2,29(9):97-99.
8
陈绍先,李占国.
会计欺诈行为“成本——收益”原则的思考[J]
.会计之友,2005(09B):82-82.
9
郑长江,谢富纪.
科技资源共享的成本——收益分析[J]
.科学管理研究,2009,27(5):33-38.
被引量:27
10
冷树森.
关于制度建设的几点思考[J]
.金融参考,2006(2):103-105.
当代经济
2006年 第04X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