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中国油气晚期成藏特征 被引量:75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强烈的陆-陆碰撞及其持续挤压效应,导致亚洲大陆在新生代发生了广泛的构造运动,黄汲清称之为喜马拉雅运动.喜马拉雅运动期是中国沉积盆地的主要发育与定型期,也是油气藏的主要形成期与“定位”期.中国目前发现了366个大中型油气田,其中的212个是在新近纪-第四纪成藏,其比例达68.2%.油气晚期成藏受喜马拉雅运动的期次、性质、方式与强度等的制约,主要发生在渤海低凸起区、渤海湾陆上断-拗区、大庆长垣带、西部前陆冲断带、西部构造掀斜区、塔里木克拉通古隆起、川东断褶带与柴东生物气区等8个地区,它们的油气成藏各具特色.这些地区是今后中国油气勘探的主要领域.其勘探潜力巨大,前景广阔.
出处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12-420,共9页 Science in China(Series D)
基金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科技信息部应用基础研究项目资助(批准号:040501-03)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49

  • 1任纪舜.中国大陆的组成、结构、演化和动力学[J].地球学报,1994,21(Z2):5-13. 被引量:76
  • 2黄汲清.中国地质构造基本特征的初步总结[J].地质学报,1960,40(1):1-37.
  • 3任纪舜.中国大陆构造的基本模型[J].地球学报(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1995,16(3):328-330. 被引量:15
  • 4中国地质学扩编委员会.中国地质学(扩编版).北京:地质出版社,1999.278-295
  • 5贾承造,何登发,陆洁民.中国喜马拉雅运动的期次及其动力学背景[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4,25(2):121-125. 被引量:83
  • 6李德生.中国含油气盆地的构造类型[J].石油学报,1982,3(3):1-12.
  • 7李徳生.渤海湾含油气盆地断块活动与古潜山油气田形成[J].石油学报,1980,1(4):1-10.
  • 8胡见义.中国陆相石油地质理论基础[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2..
  • 9翟光明,何文渊.中国前陆盆地特点及未来油气勘探策略.见:中国石油勘探与生产分公司编.中国中西部前陆盆地冲断带油气勘探文集.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2.15-22
  • 10邓起东.中国新构造和活动构造研究的新进展.见:陈毓川主编.中国地质学会80周年学术文集.北京:地质出版社,2002.212-221

二级参考文献327

共引文献1840

同被引文献1671

引证文献75

二级引证文献1395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