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弱势群体问题
出处
《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74-76,共3页
Journal of Chongqing Institute of Socialism
二级参考文献7
-
1[1]十六大报告[N].人民日报,2002-11-09.
-
2[6]谭希培,高帆.超越现存--制度创新论[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1.
-
3[8][美]R·莱恩.政治生活:人民为什么会卷入政治[M].纽约:自由出版社,1959.
-
4[9][美]塞谬尔·亨廷顿.变迁中社会的政治秩序[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8.
-
5[10][美]西摩·马丁·李普塞特著.政治人的社会基础[M].张绍宗译.纽约:自由出版社,1959.
-
6[11]鲍宗豪主编.当代社会发展理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
7刘书林.注重做好弱势群体的思想政治工作[J].前线,2001(5):24-25. 被引量:43
共引文献45
-
1徐秀玲.中国弱势群体问题的研究:一个文献综述[J].社科纵横,2008,23(11):45-49. 被引量:1
-
2吴玲,施国庆.我国弱势群体问题研究综述[J].南京社会科学,2004(9):73-80. 被引量:32
-
3丁康.试析当代中国利益分化合理性的内涵[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7(2):211-213.
-
4张富良.弱势群体及其社会关怀[J].理论与改革,2002(5):68-70. 被引量:2
-
5张富良.构建对弱势群体的社会关怀新探[J].求实,2002(10):52-54. 被引量:15
-
6何勇.城市贫困群体的思想政治工作问题探析[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6(4):16-18. 被引量:1
-
7陈运遂,曾贤贵.弱势群体生存现状对社会稳定的影响及对策[J].理论与改革,2005(5):67-70. 被引量:2
-
8钱再见.论中国就业困难群体及其社会支持对策[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3):44-50. 被引量:20
-
9朱天慧,高一箴.继续教育理念的延伸——漫谈弱势群体的信息素质教育[J].继续教育研究,2006(3):4-5.
-
10骆群.“弱势群体”再界定[J].南京社会科学,2007(3):82-87. 被引量:31
-
1吴光炳.转轨中弱势群体的经济学思考[J].财经政法资讯,2004,20(4):3-7.
-
2曲孝生,辛淑婷.关于扶持弱势群体问题的几点思考[J].中国财经信息资料,2003(16):9-13.
-
3拓双祥.我国现阶段弱势群体问题刍议[J].现代企业,2006(3):57-58.
-
4丁颖新.我国弱势群体问题探析[J].世界经济情况,2008(4):51-54.
-
5赵博,曹娜.新时期我国社会弱势群体政策支持的对策分析[J].活力,2006(10):46-46.
-
6巴晴,吴金霖.妥善解决弱势群体问题的几点政策建议[J].首都经济,2002(7):18-20.
-
7张峰.解决转型时期弱势群体问题的关键是政策调整[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2(4):26-28. 被引量:4
-
8葛彬,李晓峰.我国转型时期弱势群体问题探析[J].特区经济,2005(12):101-102.
-
9玉晓敏.基于低收入者的金融服务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2(10Z):274-275.
-
10吴胜武.信息化搭起“阳光快车”实现“阳光帮扶”[J].中国信息化,2008(5):28-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