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新闻大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15,共5页
Journalism Research
参考文献3
-
1何梓华.《新闻理论教程》,第39页,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
2《上海楼市“一夜急跌3000元?”》.《人民日报》,2005年6月15日.
-
3《中国房地产报》2005年6月7日.
同被引文献173
-
1陈力丹.推敲“新闻”概念[J].新闻实践,2001(11). 被引量:10
-
2刘建明.传统新闻价值观的自我颠覆(下)[J].新闻界,2002(6):10-11. 被引量:10
-
3杜中杰.试论六十年代以来传播主流学派效果研究的转向[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0,25(4):31-36. 被引量:3
-
4周泽.舆论评判:正义之秤——兼对“媒体审判”、“舆论审判”之说的反思[J].新闻记者,2004(9):6-10. 被引量:33
-
5吴飞,吴风.新闻专业主义理念的建构[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4,18(6):122-129. 被引量:40
-
6姜红."新闻秀"——平民的还是大众的?[J].新闻记者,2004(12):19-20. 被引量:15
-
7廖圣清,李晓静,张国良.中国大陆大众传媒公信力的实证研究[J].新闻大学,2005(1):19-27. 被引量:53
-
8陈力丹,胡森林.记者职业行为的边界何在?——“抓拍骑车人摔倒”事件引发的思考[J].新闻记者,2005(7):9-12. 被引量:21
-
9汪凯.新闻职责和同情心的冲突与取舍——对柳涛“水坑摄影事件”的反思[J].新闻实践,2005(6):23-24. 被引量:2
-
10吴非,胡逢瑛.美国政府与记者对消息来源保密权利之争——以“深喉”及“特工门”事件为例[J].新闻记者,2005(8):15-17. 被引量:6
二级引证文献10
-
1李良荣,李彩霞.2007年中国新闻学研究回顾[J].新闻大学,2008(3):18-28. 被引量:4
-
2廖圣清,申琦,柳成荫,李硕德,秦悦,秦绍德.中国大陆新闻传播学研究十五年:1998—2012[J].新闻大学,2013(6):70-82. 被引量:21
-
3张晶晶.为什么我们没有“新闻法”——反思我国新闻传播立法研究[J].政法论丛,2014(1):57-64. 被引量:12
-
4罗欣雨.从理论视角探讨新闻传播中的价值问题[J].西部广播电视,2015,36(21):65-65.
-
5邢亮.我国电视新闻编辑理念的嬗变与发展[J].商,2016,0(24):204-204.
-
6邢亮.我国电视新闻编辑理念的嬗变与发展[J].商,2016,0(31):207-207.
-
7朱秀凌.家庭传播研究的逻辑起点、历史演进和发展路径[J].国际新闻界,2018,40(9):29-46. 被引量:32
-
8刘继忠.试析山东新闻传播教育历史与现状[J].现代视听,2008,0(1):38-40. 被引量:1
-
9吴冬梅.教师科研“代表性成果”评价机制探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1):116-118. 被引量:7
-
10闫彦.当前中国新闻学理论研究中的两个问题——再论新闻定义及新闻媒体和政府之间的舆论监督关系[J].新闻研究导刊,2015,6(21). 被引量:1
-
1王羽.信息时代的档案工作[J].办公室业务,2010(3):57-58.
-
2王健.新闻报道策划的有效管理[J].传媒观察,2008(3):31-32. 被引量:2
-
3王建荣.知识经济时代的档案事业[J].档案天地,2009(10):52-53.
-
4王健.论新闻报道策划的有效管理[J].新闻爱好者(下半月),2007(11):74-75. 被引量:2
-
5姜媛.浅析我国新闻发言人制度和政府信息公开的现状及问题[J].新闻研究导刊,2014,5(9):37-37. 被引量:1
-
6杨立川.论中国传播习俗与新闻事业的发展和管理[J].今传媒,2005,13(6):15-17. 被引量:1
-
7杨立川,常亚玲.中国新闻传播与中国传播习俗三题[J].新闻知识,2005(7):27-29.
-
8金燕.图书馆的职业定位及其发展方向[J].图书馆学研究,2001(1):27-30. 被引量:7
-
9金燕.新的历史条件下图书馆的职业定位及其发展方向[J].图书馆学刊,2001,23(4):21-23. 被引量:5
-
10黄丹.由传统走向现代——解析新闻价值观的转向与演进[J].新闻知识,2006(7):39-41.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