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刍议儒释道之“和”
被引量:
9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本文探讨传统文化中儒释道对“和”的论述,认为“和”是中国历史文化的特征,古代先哲的生命信仰和思维基础。
作者
叶小文
机构地区
国家宗教局
出处
《宗教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1-105,共5页
Religious Studies
关键词
儒释道
和谐
“和”
中国
分类号
B948 [哲学宗教—宗教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64
引证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21
同被引文献
64
1
杜道明.
儒、道、禅美学思想异同论[J]
.中国文化研究,1994(3):10-15.
被引量:3
2
费孝通.
反思·对话·文化自觉[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34(3):15-22.
被引量:1633
3
郭武.
丘处机道教思想述评[J]
.宗教学研究,1994(Z1):10-16.
被引量:3
4
金元浦.
辉煌人文 和合奥运[J]
.华夏人文地理,2004(8):12-13.
被引量:4
5
叶小文.
扬佛教之长 聚民族精神——佛教二论[J]
.中国宗教,2003(10):6-8.
被引量:2
6
周立升.
早期全真龙门派伦理思想述要[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29-31.
被引量:1
7
周来祥.
和·中和·中——再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精神及其审美特征[J]
.文史哲,2006(2):87-93.
被引量:20
8
付粉鸽.
老子生命观的形上学追问[J]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2):61-65.
被引量:4
9
熊斗寅.
奥林匹克理论系列讲座(四) 什么是奥林匹克文化[J]
.中国学校体育,2007,0(2):62-63.
被引量:4
10
杨讷.
丘处机“一言止杀”再辨伪[J]
.中华文史论丛,2007(1):283-326.
被引量:8
引证文献
9
1
周桃莲,吴远贤.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中华“和”文化渊源及意义[J]
.凯里学院学报,2007,25(4):3-4.
2
邵汉明,漆思.
“和而不同”:儒道释和谐思想分疏及其当代启示[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7(5):13-19.
被引量:19
3
曹萍,任泰山.
论和谐社会构建中的文化自觉[J]
.天府新论,2007(6):110-113.
被引量:1
4
吴成国.
丘处机和谐观与老庄思想论略[J]
.宗教学研究,2009(3):49-55.
5
阮娟.
儒道释和谐思想比较及现代启示[J]
.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2):30-33.
6
潘雁飞.
“和”的历史底蕴与现代张力——论阳明山“和”文化的培育与创意[J]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14,35(2):57-60.
7
潘雁飞.
“和”的历史底蕴与“和”的现代张力——论阳明山“和”文化的培育与创意[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4,35(7):26-28.
8
潘建武.
奥运精神与中国“和”文化[J]
.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15,0(39):214-215.
9
李诗和,徐玖平.
“忠恕之道”合理性的多维阐释及其现实意义[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38(4):86-90.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21
1
周学琴.
消解“人情文化”异化的根本路径——从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角度分析[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0(S3):8-10.
被引量:3
2
许娜.
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和谐思想及当代启示[J]
.法制与社会,2008(29).
3
罗展鸿.
“和而不同”的现实基础及其“建构主义”路径[J]
.江西社会科学,2008,28(8):90-93.
4
唐启国.
儒商发展与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J]
.理论界,2008(10):37-38.
5
杨笑琪.
中国传统文化和谐思想及其现实意义[J]
.理论导刊,2008(12):65-66.
6
任雪山.
《论语》生态思想阐释[J]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6(2):33-38.
被引量:6
7
李晔,苗青.
“和谐”思想与世界秩序理念的伦理学基础意义[J]
.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4(2):269-271.
8
傅朝阳.
和谐社会要构筑和谐的语文生活[J]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11(1):124-126.
9
诸佳瑜.
略论中医基础理论中的和谐观[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26(6):1441-1442.
被引量:2
10
张训.
“和而不同”:量刑思想的指向[J]
.四川警察学院学报,2011,23(4):24-30.
1
胡方霖.
《抱朴子》神学的建立——早期道教与儒学关系的个案分析[J]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4,29(8):87-90.
被引量:1
2
刘博识.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理性关注[J]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8(2):80-81.
3
张存建,赵亮.
逻辑教育在建设和谐人际关系中的重要作用[J]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2008,8(4):24-25.
4
姚荻琳.
老子《道德经》与企业家人格修养[J]
.人力资源管理,2015(1):74-76.
5
郭咸纲.
管理思想[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2):77-77.
6
张铭远.
论过渡形态的生命信仰[J]
.民俗研究,2007(3):32-40.
7
潘中伟.
内在目的论与信仰的思维基础[J]
.南京社会科学,2008(4):46-50.
被引量:1
8
李丽红,刘卓红.
生命的主体性实践与超越——构建“此岸”生命信仰的一种探析[J]
.广东社会科学,2017(1):72-78.
9
李定文,任远.
论先秦儒家的忧患意识及其现代转化[J]
.兰州学刊,2008(11):21-24.
被引量:2
10
苏民.
略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思维基础——辩证思维方式的基本原则[J]
.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1):76-78.
宗教学研究
2006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