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新闻知识》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7,共2页
News Research
同被引文献65
-
1吴献举.博客网站在博客侵权纠纷中的义务与法律责任[J].新闻界,2007(6):140-141. 被引量:1
-
2李绍章.博客侵权的免责空间[J].检察风云,2006(15):32-33. 被引量:11
-
3黄龙.浅析网络信息传播对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J].理论月刊,2006(S1):134-135. 被引量:2
-
4J.哈贝马斯.关于公共领域问题的答问[J].社会学研究,1999(3):37-38. 被引量:210
-
5胡春阳.网络:自由及其想象——以巴赫金狂欢理论为视角[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8(1):115-121. 被引量:165
-
6蔡文之.网络传播的社会文化效应[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6(2):33-37. 被引量:9
-
7包鹏程,丁光清.试析网络新闻编辑能力结构模式[J].中国出版,2006(2):36-37. 被引量:1
-
8钟瑛.网络信息传播中的道德失范及其制约[J].信息网络安全,2006(4):40-42. 被引量:6
-
9魏武挥.《无极》vs.《馒头》:大众传播功能主义学的解读[J].国际新闻界,2006,28(4):36-40. 被引量:4
-
10刘津.作为“回音壁”和“评论场”的博客报道——两种博客辅助性报道形式解析[J].国际新闻界,2006,28(4):56-59. 被引量:13
二级引证文献11
-
1田恩庆,倪腊贵.体育博客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8(4):42-44. 被引量:2
-
2倪腊贵,田恩庆.论体育博客的特征及其传播优势[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8,24(2):32-33. 被引量:6
-
3李莉.西方对话理论视域下的网络传播研究[J].新闻知识,2010(1):48-50. 被引量:6
-
4吴红梅.体育传播与国家形象的塑造[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0(11):18-19. 被引量:2
-
5周鑫一,左汀.论博客用户的言论自由及其界限[J].决策与信息(下旬),2011(2):29-30.
-
6王铀镱.试论网络名誉侵权责任——对全国首例QQ签名侵犯名誉权案分析[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9(1):14-15. 被引量:1
-
7张艳华.博客侵犯名誉权的若干问题分析[J].知识经济,2011(16):57-57.
-
8仝西艳,李松柏.博客快速发展的原因分析[J].农业网络信息,2011(7):79-81.
-
9陶小娟,潘绍伟,王平,陈金鳌.2005年-2015年我国“体育博客”的传播现状与特征的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5,23(10):117-119.
-
10卢文敏.微博侵犯名誉权的构成要件和抗辩事由研究[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8,26(8):22-26.
-
1张翼.李政权:每个营销人都应开博[J].成功营销,2007(4):73-73.
-
2志雄.原来我们都是读书人(二)[J].科学与财富,2008(1):8-8.
-
3张巨才.博客时代的广告攻略[J].企业研究,2010(11):28-31.
-
4王旭东.请听证代表早开博[J].中国财政,2008(4):77-77.
-
5本刊编辑部.上海开博 世博会不完全指南[J].八小时以外,2010(5):14-19.
-
6曹劼.微博在英国很流行[J].国际公关,2011(5):46-47. 被引量:1
-
7叶东.病态的危机公关[J].公关世界,2010(11):41-41.
-
8杨明.镜头后面的拍客[J].财经,2007,0(E04):68-71.
-
9李雅静,陈培爱.中国广告教育的开拓者——陈培爱[J].中国广告,2006(5):55-56.
-
10正旺.上网开博搞联络 引来众多旅游客[J].山西农业(村委主任),2008(2):51-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