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新闻知识》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28-31,共4页
News Research
基金
浙江省社会科学联合会2005年度重点项目"中国教育电视:历史
现状与发展"(批准号:05Z03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4
-
1蓝建.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关于教育在现代社会大系统中的地位[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5(5):26-32. 被引量:4
-
2陈炎.“文明”与“文化”[J].学术月刊,2002,34(2):68-73. 被引量:85
-
3刘建鸣,徐瑞青,刘志忠.1997年全国电视观众调查分析报告(摘要)[J].电视研究,1998(11):4-11. 被引量:4
-
4[美]施拉姆(W·Schramm),波特(W·E·Porter) 著,陈亮等.传播学概论[M]新华出版社,1984.
二级参考文献6
-
1江德兴 等.现代社会发展论[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7..
-
2库姆斯.世界教育危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
3B.Freeman Butts.西洋教育史(下)[M].台北:(台湾)黎明文化事业公司,1982..
-
4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编.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
-
5金元浦.《定义大众文化》[N].《中华读书报》,2001年7月25日.
-
6亨廷顿.《文明的冲突》[J].二十一世纪(香港),1993,.
共引文献88
-
1李玉静,岳金凤.中国特色职业教育文化发展:历史、特征及未来[J].职业技术教育,2023,44(36):7-14. 被引量:1
-
2邹晓松,戴清材.陶瓷文化的历史生成与时代新变[J].江西社会科学,2021(2):246-253. 被引量:6
-
3黄玉顺.略谈“儒家契约论”建构——“中国传统契约观念现代转化”学术研讨会致辞[J].当代儒学,2022(1):3-8.
-
4高永敏.论教育事业在国家社会中的作用[J].社科纵横,2006,21(10):168-169.
-
5崔斌.研究维吾尔木卡姆的新视野[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5(3):207-208. 被引量:1
-
6李新祥.社会主义文明与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及其关系[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1(3):7-10.
-
7董中锋.从价值维度看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J].理论月刊,2005(3):42-44.
-
8郝毅.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基础[J].大同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05,25(1):42-43.
-
9陈劲阳.文化际刑法问题初探[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24(3):39-41.
-
10陈淑芬,姚红,孙翠珍.生态文明——人类发展的必然选择[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4):69-71. 被引量:6
同被引文献30
-
1胡为芹.网络时代教育电视可持续发展探究[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5,17(5):31-34. 被引量:6
-
2王卫军.网络时代教育电视发展趋势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04,25(9):23-27. 被引量:12
-
3徐福荫,黄慕雄,任光杰.数字教育电视节目制作与应用[J].电化教育研究,2004,25(12):65-69. 被引量:21
-
4王满华.我国数字电视发展策略研究[J].中国有线电视,2005(8):742-745. 被引量:12
-
5谭玲.城市化倾向:少儿电视节目不容忽视的问题[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5(6):19-21. 被引量:7
-
6付道明,张利桃.中国教育电视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05,26(8):66-69. 被引量:9
-
7田坤.数字电视简述[J].西部广播电视,2006,27(7):54-55. 被引量:1
-
8林小勇.基于Agent技术的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实现[J].图书馆学刊,2006,28(4):127-128. 被引量:4
-
9周芸.IPTV、数字电视和网络电视[J].通讯世界,2006(7):74-74. 被引量:1
-
10马汉良.面向数字电视的个性化信息服务研究[J].广播电视信息,2006,13(7):56-59. 被引量:2
引证文献6
-
1付道明,徐福荫.数字电视技术新进展与校园数字交互教育电视系统的构建[J].中国电化教育,2007(5):96-100. 被引量:6
-
2王锋.教育电视:专业化与大众化的二维统一[J].中国成人教育,2008(17):63-64. 被引量:2
-
3徐亚强.网络时代教育电视发展的理性思考[J].中小学电教(综合),2008(10):30-33. 被引量:1
-
4徐亚强.信息时代教育电视的发展之路[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09,8(2):56-58. 被引量:1
-
5郭新华.网络时代教育电视的可持续性研究[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30(4):164-166. 被引量:2
-
6王春杰,朱琳,李峤.从教育电视节目均衡城乡教育的需求看少儿节目现状与发展趋势[J].中小学电教(综合),2013(11):27-29.
二级引证文献11
-
1黄慕雄,林秀瑜,张学波.数字教育电视节目的应用和创新推广调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0(2):69-73. 被引量:8
-
2黄慕雄,林秀瑜,张学波.数字教育电视节目的传播渠道应用情况调查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23):36-38. 被引量:1
-
3石晓雯,龙艳.教育电视节目娱乐化策略探析[J].东南传播,2011(6):152-154. 被引量:3
-
4程明霞.高校校园数字化影像新平台构建初探[J].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2012(9):39-41.
-
5吕润良.数字电视传输技术探讨[J].中国科技纵横,2013(13):142-142.
-
6孙世屹.教育电视节目新媒体时代发展趋势[J].新闻窗,2015,0(5):19-19. 被引量:1
-
7弥俊伟.数字电视传输技术探讨[J].中国传媒科技,2012(12X):129-130. 被引量:6
-
8何多证.数字电视传输技术分析[J].发展,2016,0(2):76-77. 被引量:2
-
9杨杰.网络时代下教育电视的发展趋势[J].西部广播电视,2018,39(8):79-80.
-
10侍松门,徐明.教育视频资源建设与整合[J].现代视听,2010,0(10):68-71.
-
1袁宗凯.谈数字电视发展与终身教育的推展[J].中国成人教育,2004(12):50-50. 被引量:2
-
2穆潇.传统电视对微信“摇电视”功能的运用策略分析[J].新闻研究导刊,2015,6(10):147-147. 被引量:1
-
3金平.融合的盛宴[J].世界电信,2008(8):28-32.
-
4刘鸿伏.电视看我[J].新闻天地(上半月刊),2003(9):41-41.
-
5李宝萍.构建电视经济节目的精品廊[J].新闻战线,2001(6):55-56.
-
6宋向光.博物馆教育性展览的特点及相关问题[J].中国博物馆,1999(1):43-49. 被引量:5
-
7想像 不可想像[J].时尚旅游,2009(9):190-190.
-
8小埃德温.基斯特,萨利.瓦伦特.基斯特,贾文皋.让电视帮助你的孩子[J].声屏世界,1995(2):47-48.
-
9吴冬曼.图书馆网站的功能与主页设计要素[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2(2):61-62. 被引量:33
-
10李珉.高校图书馆中的现代化服务职能[J].艺术百家,2010,26(A02):86-87. 被引量: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