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两汉时期忠君观念的泛化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两汉时期,统治者们逐渐意识到忠心耿耿的大臣对维护统治的重要作用,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加强了对忠君观念的宣传.许多大臣在统治者的宣传和灌输下自觉的将忠君看作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这主要表现在和平时期的直言极谏、推荐贤才、治理地方;乱世时的抵抗佞臣等。忠君的言论也屡屡出现在大臣们的著作、上书以及谈话中。
作者
吕红梅
机构地区
首都师范大学
出处
《历史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9-53,共5页
History Teaching
关键词
两汉
忠君观念
泛化
分类号
K234 [历史地理—中国史]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2235
同被引文献
43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3
1
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59..
2
赵翼.陔余丛考[M].上海:商务印书馆,1957..
3
荀子集解[M]:《诸子集成》(二).北京:中华书局,1988.
共引文献
2235
1
丁鼎,薛立芳.
试论“谶”与“纬”的区别——兼与钟肇鹏先生商榷[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3(2):107-110.
被引量:1
2
杨漪柳.
论《列子》对《庄子》寓言的应用[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1(4):46-52.
被引量:2
3
臧知非.
道家·黄老·秦汉政治实践与学术发展——重读熊铁基先生《秦汉新道家》[J]
.史学月刊,2004(7):81-88.
被引量:3
4
温显贵.
回避制度考略[J]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1(4):465-469.
被引量:3
5
袁林.
中国古代“抑商”政策研究的几个问题[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3(4):79-83.
被引量:11
6
霍松林,霍建波.
论《孟子》、《庄子》中的孔子形象[J]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2(4):10-15.
被引量:9
7
刘飞滨.
文人·儒家思想·游侠精神[J]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2(4):54-59.
被引量:4
8
李国锋.
试论汉初对家庭关系的法律调整[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1(4):129-131.
被引量:3
9
杜学.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中国女子高等教育[J]
.高等教育研究,2004,25(4):90-93.
被引量:10
10
王勇.
秦、西汉时期关中农业发展的地域差异[J]
.史学月刊,2004(8):14-19.
被引量:8
同被引文献
43
1
劉志琴.
明清之際文化近代化的萌動與夭折[J]
.中国文化,2007(3):93-113.
被引量:2
2
问永宁.
《太玄》是一部“谤书”——“刺莽说”新证[J]
.周易研究,2005(6):76-80.
被引量:3
3
郝虹.
东汉儒家忠君观念的强化[J]
.孔子研究,2000(3):66-73.
被引量:4
4
汪仕辉.
论中唐之际忠君观念的提升[J]
.理论月刊,2009(6):76-78.
被引量:1
5
蒋波.
两汉之交的归隐现象及东汉初年的隐士政策[J]
.理论月刊,2009(11):62-64.
被引量:2
6
宁可,蒋福亚.
中国历史上的皇权和忠君观念[J]
.历史研究,1994(2):79-95.
被引量:23
7
孟祥才.
扬雄述论[J]
.人文杂志,1999(2):98-102.
被引量:2
8
郝虹.
汉魏之际忠君观念的演变及其影响[J]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3):65-69.
被引量:5
9
汤勤福.
朱熹给赵师渊“八书”考辨[J]
.史学史研究,1998(3):58-64.
被引量:5
10
汤勤福.
朱熹与《通鉴纲目》[J]
.史学史研究,1998(2):46-51.
被引量:7
引证文献
3
1
姚润月.
忠的观念与近代中国民族主义[J]
.学海,2010(4):161-166.
2
郭畑.
从宋人关于扬雄仕莽的争论看忠节观念的强化[J]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4):41-50.
3
姜薇.
试论东汉时期士人“不就征辟”的原因[J]
.今古文创,2024(43):70-73.
1
姚晓娟.
春秋家主与家臣关系考论[J]
.兰台世界(下旬),2013(7):86-87.
2
刘自斌.
先秦时期楚与诸夏忠的观念之比较[J]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18(2):66-71.
被引量:1
3
成志芳.
试论汉代士大夫忠君观念[J]
.文教资料,2015(26):66-68.
4
刘子靖.
与爱国主义传统相关的两个问题[J]
.商洛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17(3):24-25.
5
姚晓娟.
论春秋时期家臣来源的多元化[J]
.兰台世界(下旬),2011(6):67-68.
6
吕洪彪,吕红梅.
两汉忠君观念之比较[J]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7(3):20-24.
7
吕红梅,宋燕鹏.
试论两汉士大夫的忠君观念与忧患意识[J]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4):42-45.
被引量:2
8
李孟圆,陈思瑞.
从“淮南三叛”看魏晋之际忠君观念[J]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5(3):68-72.
9
贺军妙.
浅论两汉的忧患意识与忠君观念[J]
.承德职业学院学报,2007(2):75-78.
10
邓小南.
宋史研究新趋势[J]
.历史教学(上半月),2012(6):13-13.
历史教学
2006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