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玉米黑束病发病原因与防治对策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玉米黑束病是苗期根部侵染,系统性发生的病害。由土壤、病残体、种子带菌传播。大面积种植感病品种是病害发生严重的主要原因。采取种植抗病品种为主,辅以减少氮肥用量,增施磷、钾肥,合理灌溉,清除病株根、茎残体等保健栽培措施可取得持续地防治效果。
作者
孟有儒
李万苍
王多成
李文明
机构地区
河西学院
甘肃张掖市玉米原种场
出处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71-74,共4页
Plant Protection
关键词
玉米黑束病
发病原因
防治对策
分类号
S435.131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18
同被引文献
39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3
参考文献
7
1
HARRIS M R.The relationship of Cephalosporium acremonium to the black bundle disease of corn[J].Phytopath,1936(26):965-980.
2
戚佩坤.玉米、高粱、谷子病原手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8:150.
3
周肇蕙 韩闽毅 严进.玉米黑束病的初步研究[J].植物病理学报,1987,17(2):84-88.
4
陈克赟 王作镒.头霉属真菌侵染玉米初报[J].植物保护,1986,12(6):39-39.
5
孟有儒,张保善.
玉米黑束病研究病害症状与病原生理特性的研究[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1992,7(1):27-32.
被引量:5
6
孟有儒.甘肃省经济植物病害志[M].兰州: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7
侯保荣,张曙平.
玉米品种及亲本对玉米黑束病抗病性调查[J]
.新疆农业科学,1998,35(3):135-136.
被引量:3
共引文献
18
1
李万苍,李文明,孟有儒.
苜蓿根腐病菌(Fusarium solani)生物学特性研究[J]
.草业学报,2005,14(4):106-110.
被引量:29
2
何培新,张长铠.
三种裸盖伞的伴生菌——点枝顶孢生物学特性研究[J]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34(4):1-4.
被引量:1
3
李云祥,王光英,万兵全,胡福平.
日光温室辣椒疫病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对策[J]
.植物保护,2007,33(4):124-126.
被引量:4
4
赵芸晨,李建龙,孟有儒.
制种玉米黑束病在不同土壤生态环境下发病规律的研究[J]
.土壤通报,2008,39(1):114-118.
被引量:2
5
杨振华,王致和,王生荣.
万寿菊主要病害及防治[J]
.北方园艺,2008(7):240-241.
被引量:3
6
柴兆祥,李金花,楼兵干,李唯,甘辉林,郭成,赵玲,董迪.
玉米根围土壤中腐霉菌的分离鉴定及核糖体DNA-ITS序列分析[J]
.草业学报,2009,18(3):126-135.
被引量:15
7
李丹,吕国忠,陈秀蓉,赵志慧,杨晓贺.
甘肃省镰孢菌的鉴定(Ⅰ)[J]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9,44(3):88-96.
被引量:5
8
郝铠,孟有儒.
玉米黑束病产量损失及品种抗病性鉴定[J]
.草业科学,2009,26(7):133-136.
被引量:4
9
李金花,柴兆祥.
甘肃腐霉新记录种Pythium carolinianum的分离鉴定及rDNA-ITS序列分析[J]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46(6):84-89.
被引量:3
10
王永义,陈海洲.
美国红辣椒疫病发生原因及防控措施[J]
.中国园艺文摘,2011,27(10):147-148.
同被引文献
39
1
李慧芸,王军,张宝善.
真菌毒素对食品的污染及防止措施[J]
.食品研究与开发,2004,25(3):26-30.
被引量:25
2
吴全安,梁克恭,朱小阳,王晓鸣,金加同,王桂跃.
北京和浙江地区玉米青枯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J]
.中国农业科学,1989,22(5):71-75.
被引量:58
3
宋佐衡,陈捷,咸洪泉,白金铠.
土壤因子对玉米茎腐病菌侵染的影响[J]
.植物病理学报,1995,25(4):321-324.
被引量:11
4
段乃彬,张文兰,李群,陈利容.
种子检验技术研究进展[J]
.种子科技,2006,24(5):33-37.
被引量:7
5
芦连勇,宋长江,刘智萍.
玉米瘤黑粉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J]
.玉米科学,2006,14(B07):128-128.
被引量:5
6
肖明纲,陈敏,王晓鸣.
玉米疯顶病病原菌染色检测技术[J]
.植物保护,2006,32(6):129-132.
被引量:1
7
李酉开.土壤农业化学常规分析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3.42-54.
8
方中达.植病研究法[M].北京:农业出版社,1979..
9
戚佩坤.玉米、高粱、谷子病原手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8:150.
10
周肇蕙 韩闽毅 严进.玉米黑束病的初步研究[J].植物病理学报,1987,17(2):84-88.
引证文献
3
1
赵芸晨,李建龙,孟有儒.
制种玉米黑束病在不同土壤生态环境下发病规律的研究[J]
.土壤通报,2008,39(1):114-118.
被引量:2
2
石永红.
玉米黑束病的发生与防治[J]
.现代农业科技,2014(12):131-131.
3
杨克泽,马金慧,吴之涛,陈志国,任宝仓.
玉米种子病原菌检测法及所致主要病害概述[J]
.大麦与谷类科学,2018,35(1):33-37.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3
1
李小龙,曾强,汪莹,李红丽,王岩.
防治烟草青枯病生物有机肥对土壤微生物菌群的影响及其抗病效果[J]
.广东农业科学,2015,42(1):50-55.
被引量:4
2
Xiaolong LI,Qiang ZENG,Hongli LI,Yan WANG.
Effects of Bio-organic Fertilizer with Antagonistic Bacteria against Tobacco Bacterial Wilt on Soil Microbial Communities and Disease Resistance of Tobacco[J]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2015,4(6):61-65.
被引量:4
3
肖婉钰,王盼,孙艺嘉,周贤玉,任海龙,邹集文,张晶,黄江华,许东林.
玉米种子萌芽过程中污染性微生物多样性鉴定[J]
.江苏农业科学,2023,51(7):154-161.
1
韩嘉义.
蔬菜根肿、根结与根瘤[J]
.农家参谋,2005,0(9):13-13.
2
张友林,侯连启,张文华.
马铃薯甲虫的残体鉴定研究初报[J]
.植物检疫,1992,6(2):106-107.
3
凌春耀,林伟国,余生,黄演福,覃尹怡.
三七侵染性病害防治工作的研究进展[J]
.绿色科技,2017(7):144-146.
4
高立勇.
关于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病虫防控对策的探讨[J]
.新农村(黑龙江),2013(16):81-81.
5
崔启武,宋波,何芳良,李文灿,李小竹.
营养动力学为基础的生物残体分解的数学模型研究[J]
.土壤学报,1989,26(1):97-100.
被引量:2
6
甯红仙.
大竹县油菜菌核病的发生特点以及防控技术探究[J]
.南方农业,2016,10(27):44-44.
7
司玉芹,郑红玲,张秀荣.
葱类紫斑病的防治[J]
.农村百事通,2005(20):37-37.
8
王晓金.
土壤有机质的作用及提高[J]
.山西农业(致富科技版),2008(9):31-31.
9
李栋海.
农药药害的防治方法[J]
.大家,2010(10):193-193.
10
周琳娜,叶建人,陈海波.
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病残体和土壤对葫芦苗的染病性试验[J]
.农业科技通讯,2016(6):49-50.
被引量:1
植物保护
2006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