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中国工会组织和工会工作发展状况统计公报
被引量:1
出处
《中国工运》
2006年第6期50-54,59,共6页
Chinese Workers’ Movement
二级引证文献8
-
1吴丹.劳动纠纷行业调处与仲裁的对接研究[J].法制与社会(旬刊),2019,0(31):97-99.
-
2谢增毅.2012年劳动法研究述评(下)[J].中国劳动,2013(5):28-32. 被引量:2
-
3李雨晴.筑好劳动争议处理第一道防线——对我国劳动争议调解模式的重新思考[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5,14(10):1-4. 被引量:1
-
4何伦坤.劳动争议联动调解机制及其反思[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6,33(5):107-112. 被引量:2
-
5夏旭丽,李华武.促进行业性劳动争议调解机制的发展与利用:成本评估与制度设计[J].社会科学家,2020(6):116-121.
-
6冉雪芳.第三方调解在劳动争议中的应用[J].法制博览(名家讲坛、经典杂文),2022(19):96-98.
-
7陈瑶.现行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制度批判与重构[J].人民论坛,2014(A12):98-100. 被引量:2
-
8周湖勇.人民调解组织解决集体劳动争议刍议[J].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0(1):36-47. 被引量:5
-
12005年中国工会组织和工会工作发展状况统计公报[J].工运研究,2006(10):3-9. 被引量:6
-
2本刊评论员.开创工会工作新局面[J].工会博览,2012(19):1-1.
-
3无.叙利亚工人工会总联合会到海淀区总工会访问[J].工会博览,2005(18):63-63.
-
4钱传水.维护权也是抗争权[J].当代工人,2011(21):24-24.
-
5关于加强协调劳动关系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推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调研报告[J].工运研究,2005(22):3-14.
-
6中华全国总工会2006年工作要点(2006年1月1日)[J].中国工运,2006(2):26-29.
-
7周义,郑祖易.完善工会组织领导下的维权机制[J].中国职工教育,2006(7):33-33.
-
8中华全国总工会2006年工作要点[J].中国职工教育,2006(1):10-12.
-
9李雪梅.基层工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J].金融教育研究,2007,21(2):154-155.
-
10王瞳丽.我国工会组织的制度改革历程[J].科教文汇,2007(8):144-1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