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区域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评价研究
被引量:
10
District population and economy society, resources environment coordinative development evaluation research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文章在探讨区域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科学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协调发展评价模型的思想,同时,构建了区域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评价模型并做了实际评价。
作者
张维群
机构地区
西安财经学院统计学院
出处
《特区经济》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65-266,共2页
Special Zone Economy
关键词
协调发展
科学内涵
评价研究
分类号
F205 [经济管理—国民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31
同被引文献
133
引证文献
10
二级引证文献
26
参考文献
4
1
李群,米红,席斌,王晓雪.
区域人口、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逆系统仿真研究[J]
.中国人口科学,2005(S1):193-199.
被引量:3
2
水常青,肖云富.
国内外评价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指标体系研究述评[J]
.浙江统计,2004(12):19-20.
被引量:10
3
田成诗,盖美.
关于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状态的研究——以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J]
.统计与信息论坛,2004,19(4):52-55.
被引量:10
4
杜洋.
主成分综合评价方法在区域经济综合排名中的应用[J]
.经济论坛,2004(21):19-20.
被引量:12
二级参考文献
3
1
田雪原.
人口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J]
.南方人口,1996,11(1):3-9.
被引量:5
2
李若建.
我国城市人口空间特征变化分析[J]
.人口研究,1991,15(5):34-37.
被引量:5
3
韩贵仁.吉林省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研究[J]人口学刊,1999(06).
共引文献
31
1
王永洁,刘小鹏,赵亚峰.
区域经济发展的综合评价及优化——以宁夏为例[J]
.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8(1):79-83.
被引量:5
2
单宝艳,刘洪燕.
山东省勘察设计行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关系分析[J]
.建筑经济,2007,28(5):17-20.
3
梁广华,李冠峰.
循环经济模式下区域经济发展的DEA评价[J]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07,41(5):569-573.
被引量:11
4
张广裕.
人口与环境问题研究文献综述[J]
.开发研究,2008(4):50-54.
被引量:7
5
胡超美,朱传耿.
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研究综述[J]
.学习与实践,2008(10):44-51.
被引量:5
6
左欣艳,高敏华.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2006年区域经济竞争力综合评价[J]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20):136-138.
被引量:5
7
赵桂红.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机场停机坪安全评价研究[J]
.统计与决策,2009,25(7):74-76.
被引量:4
8
王燕,叶冬霞.
环境小硕士项目(YMP)家校合作模式探索[J]
.环境,2010(S2):34-35.
9
白慧强.
主成分分析法在SPSS中的应用——以文峪河河岸带林下草本群落为例[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19(9):173-176.
被引量:31
10
李芳芝,李敏.
基于聚类分析的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
.市场论坛,2009(9):14-16.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133
1
李忠强,黄治华,高宇宁.
人力资本、人力资本不平等与地区经济增长:一个实证研究[J]
.中国人口科学,2005(S1):105-110.
被引量:13
2
曾嵘,魏一鸣,范英,李之杰.
北京市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分析与评价指标体系[J]
.中国管理科学,2000,8(S1):310-317.
被引量:61
3
邢焕峰,岳国菊.
东北老工业基地地区协调发展机制构建研究[J]
.长白学刊,2007(1):96-99.
被引量:5
4
李嗣辀,亢婷.
银川市人口社会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多目标规划模型研究[J]
.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0(4):405-407.
被引量:5
5
马俊.
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度测定——以重庆市为例[J]
.资源环境与发展,2009,0(1):19-21.
被引量:20
6
田成诗,盖美.
关于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状态的研究——以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J]
.统计与信息论坛,2004,19(4):52-55.
被引量:10
7
崔大树,张国平.
我国现阶段统筹区域发展的结构和模式[J]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2004(6):8-12.
被引量:8
8
陈计旺.
东部企业投资、兼并与东西部地区协调发展[J]
.人文地理,2002,17(5):89-92.
被引量:2
9
李燕茹,胡兆量.
中国历史战场地域分布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J]
.人文地理,2001,16(6):61-63.
被引量:12
10
孟召宜.
文化观念与区域可持续发展[J]
.人文地理,2002,17(2):74-77.
被引量:32
引证文献
10
1
史宝娟.
人口、资源和环境与城市可持续发展对策分析[J]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3(1):30-33.
被引量:6
2
王楠.
人口资源环境问题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研究[J]
.时代经贸(下旬),2008,6(6):77-77.
3
胡超美,朱传耿.
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研究综述[J]
.学习与实践,2008(10):44-51.
被引量:5
4
姚春玲.
人口资源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J]
.消费导刊,2007,0(14):61-61.
被引量:1
5
赵菊花.
广西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综合评价[J]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8(4):91-97.
被引量:7
6
詹立.
北部湾经济区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分析[J]
.企业导报,2012(10):142-143.
被引量:2
7
徐丰,彭文英.
快速城市化地区人口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研究[J]
.经济研究导刊,2013(1):155-159.
被引量:3
8
曹文文,李垚,孙文生.
河北省农村人口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及协调发展对策[J]
.贵州农业科学,2013,41(3):161-164.
被引量:1
9
闫宇飞,李芬,黄占成.
新疆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耦合协调测度分析[J]
.财讯,2018,0(28):170-170.
10
吴溥峰,马颖慧.
陕西省区域协调发展规范性研究——区域非均衡增长理论视角[J]
.生产力研究,2021(5):30-38.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26
1
李玲娥,李慧涛,胡壮程,石磊,许琴琴.
资源型地区区域协调发展与共同富裕的实现[J]
.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2022(1):68-92.
2
陈日新,陈向阳.
区域增长极形成机制研究——以我国珠三角地区与香港为例[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30(8):37-45.
被引量:1
3
官锡强.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群资源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协调发展分析[J]
.城市发展研究,2009,16(8):91-96.
被引量:3
4
许玉芳,王珏,陈勇军,陈娟,贾德民,钟兴明,苗竹林,韦相才.
热塑性聚氨酯/聚乙二醇/纳米铜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J]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10,27(1):102-108.
5
潘安敏,陈松岭,李文辉.
城市资源系统的形成与演变[J]
.经济地理,2009,29(12):1963-1966.
被引量:8
6
王珏,陈勇军,陈娟,贾德民.
热塑性聚氨酯/聚乙二醇/纳米铜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J]
.广东橡胶,2011(1):7-15.
7
孙倩,汤放华.
基于欧氏距离协调发展度聚类模型的区域协调发展状况研究——以湖南省为例[J]
.城市发展研究,2012,19(1):35-40.
被引量:16
8
易忠君.
北部湾经济发展与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J]
.教育评论,2013(1):126-128.
被引量:2
9
赵菊花,杨海光.
广西人口结构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分析[J]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9(4):77-82.
被引量:1
10
徐永利.
“金砖四国”城市化进程中劳动力就业状况研究[J]
.人口学刊,2013,35(5):26-35.
被引量:1
1
许世远.
经济与环境要协调发展[J]
.上海人大月刊,1996,0(2):12-12.
2
孟学农.
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促进首都经济社会 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 坚定不移地[J]
.首都经济,2000(C00):9-10.
3
谭幼娟.
中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及对策[J]
.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3(1):9-11.
4
专家为内蒙古发展献计献策[J]
.决策咨询,1996(3):30-30.
5
赵弘,李柏峰.
促进首都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战略思考[J]
.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29(1):15-20.
被引量:2
6
杨安民(整理).
统筹把握人口发展的大局[J]
.群言,2011(2):12-12.
7
匡跃辉.
试论“两型社会”的本质要求[J]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09,3(6):50-55.
被引量:1
8
姜海勇.
坚持科学的发展观 提高能源效率救电荒[J]
.特区经济,2005(2):23-25.
9
杨玉泉.
宏观经济政策的理论认识和实际评价[J]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0(1):51-53.
10
马小健.
西部交通业应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J]
.中国林业,2005(02A):3-3.
特区经济
2006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