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育种和生物技术改良甘蔗品种
出处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2006年第5期28-28,共1页
World Tropical Agriculture Information
-
1李达模,周建林,李绍清,李阳生.植物遗传转化与分子育种技术研究进展[J].湖南农业科学,1997(4):9-12. 被引量:1
-
2劳方业,刘睿,何慧怡,邓海华,陈仲华,陈健文,符成,张垂明.应用AFLP技术分析甘蔗引进品种的遗传多样性[J].广东农业科学,2008,35(4):13-16. 被引量:9
-
3韦启光,喻忠刚,覃文显,吴有根.生物钾肥对甘蔗产量、糖分的影响[J].甘蔗(福建),2000,7(3):32-34. 被引量:6
-
4周文灵,江永,李奇伟,卢颖林,黄振瑞,敖俊华,陈迪文,黄莹.甘蔗蔗糖积累的规律、影响因素及其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J].甘蔗糖业,2011,40(6):11-17. 被引量:12
-
5巫.国外用生物技术育种[J].科学养鱼,1988,10(1):26-27.
-
6汤洁,李月芬,林年丰,郭平,杨有德.应用生物技术改良退化土壤的效果——以黄花草木樨改良盐碱化土壤为例[J].生态环境,2004,13(1):51-53. 被引量:29
-
7范隆葆.甘蔗的几个生理生化参数与蔗糖积累的关系[J].甘蔗糖业,1989(3):20-27. 被引量:11
-
8刘文楠.生物技术应用于林业生产的问题探讨[J].种子科技,2016,34(6):34-34.
-
9董依满,衡世纪,吴学珍.奶牛乳房炎的防制[J].饲料研究,2008,31(5):69-70.
-
10张晓岚,John Webb.生物技术应用于猪育种的展望[J].国外畜牧学(猪与禽),1990(6):57-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