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建设信息》
2006年第06S期7-8,共2页
Information of China Construction
同被引文献14
-
1张再福.发展循环经济是资源型城市实现振兴的必由之路[J].统计与咨询,2006(2):14-15. 被引量:2
-
2李永萍.浅谈废旧电子产品的环境管理与回收利用[J].太原科技,2004(2):54-55. 被引量:3
-
3黄少鹏.遵照循环经济思想促进废旧家电回收利用[J].再生资源研究,2004(5):17-19. 被引量:9
-
4魏洁,李军.生产商延伸责任制下逆向物流回收模式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22(6):143-145. 被引量:51
-
5刘吕红.我国资源型城市研究综述[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20(7):117-121. 被引量:6
-
6于言良.经济转型期资源型城市的社会资源开发与利用[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9(2):39-41. 被引量:1
-
7李雁红.科学定位确立城市发展的个性特征——以晋城市发展为例[J].经济问题,2006(7):21-23. 被引量:1
-
8张冬冬.论循环经济与资源型城市发展[J].商业研究,2006(16):120-122. 被引量:8
-
9李松志,董观志.城市可持续发展理论及其对规划实践的指导[J].城市问题,2006(7):14-20. 被引量:33
-
10赵宜.基于供应链的回收物流研究.西南交通大学,2005.
二级引证文献20
-
1郭琪,赵小惠,闫炜.我国家电产品逆向物流的发展浅析[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9,14(2):122-126. 被引量:3
-
2常军.循环经济视角下废旧家电逆向物流模式研究[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9,29(6):26-29. 被引量:1
-
3冯慧娟,鲁明中.德国废弃物回收体系的运行模式[J].城市问题,2010(2):86-90. 被引量:13
-
4钟永光,徐兵,尹凤福.激励生产商参与回收废弃家电及电子产品的二层规划模型[J].运筹与管理,2010,19(2):146-154. 被引量:6
-
5郁阳刚,吴容.循环经济下我国废旧家电回收运作机制研究[J].科技广场,2010(4):33-35. 被引量:3
-
6王海龙,尹凤福,田晖.废家电回收处理体系模型构思及可行性分析[J].家电科技,2010(10):70-73.
-
7钟永光,孔丽娟,尹凤福.激励回收小商贩参与环保拆解的系统动力学仿真[J].系统管理学报,2010,19(4):469-475. 被引量:9
-
8史晋娜.论资源型城市的特色化转型及可持续发展[J].商业时代,2011(34):128-129.
-
9牛晓冬,张所地,牛晓琴.基于博弈分析的废旧家电逆向物流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1,33(12):35-37. 被引量:7
-
10王涛.我国废旧家用电器的管理及处理现状[J].消费电子,2012(07X):1-1.
-
1江苏省岩土工程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成立[J].矿产勘查,2003,0(9):13-13.
-
2杭州市固体废弃物处理有限公司[J].建筑,2007(05X).
-
3汤永敏.多层砖混房屋抗震设计探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02(6):5-6.
-
4刘军民.提升小城镇生态环境质量[J].建设科技,2004(21):22-23.
-
5陈志刚,方钊锋,孙彬.给排水系统合理规划对小区环境的影响[J].建材与装饰(下旬),2013(4):4-5.
-
6P.普莱特,王鹏.全球性生物环境策略——关于21世纪初的人类住区环境[J].中外建筑,2000(3):9-11.
-
7黄贤金,蔡龙,陆一,张卫健,叶忱.区域城市人类住区环境评价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2001,16(2):41-44. 被引量:2
-
8李华栋.北京市建筑固体废弃物处理的模式[J].经营管理者,2011(14):388-388.
-
9宁艳杰.营造良好的人类住区环境[J].住宅科技,2003,23(1):44-47. 被引量:1
-
10林军.施工机械维修及管理探讨[J].中国科技博览,2015,0(5):142-1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