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限制加重原则的量刑操作模式
被引量:
4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自由裁量说、幅度压缩法、总和刑下适度决定法、中间数决定法、单位刑加重法、系数折算相加法及函数关系法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缺陷。比较而言,并科限制法才是合理、可行的方法。
作者
陈航
机构地区
兰州大学法学院
出处
《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4-42,共9页
Law Science
关键词
限制加重
数罪并罚
刑罚适用
有期徒刑
分类号
D914 [政治法律—刑法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0
参考文献
11
共引文献
27
同被引文献
31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11
1
刘选.
限制加重原则中的估堆量刑及其救治[J]
.河北法学,2000,18(3):63-85.
被引量:5
2
任江海.
数罪并罚的量化问题研究[J]
.河北法学,2003,21(4):95-97.
被引量:3
3
陈兴良著.《刑法适用总论(下卷)》[M].法律出版社,1999年6月第1版.第158-159页.
4
侯国云.《数罪并罚方法的新思考》.《法制日报》,2003年8月7日.
5
何立荣.
论限制加重原则的适用范围与合并刑的裁量[J]
.当代法学,2003,17(9):142-144.
被引量:6
6
黎其武.《数罪并罚若干问题探索》.刘明祥主编.《马克昌教授八十华诞祝贺文集》.中国方正出版社2005年版.第745页.
7
曾观发.
浅析我国数罪刑罚制度的弊端及对策[J]
.人民检察,1999,0(12):53-54.
被引量:2
8
赵秉志.《刑罚总论问题探索》[M].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18页.
9
孟庆华.
数罪并罚原则适用评析[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41(4):67-72.
被引量:8
10
程宗璋.
数罪并罚原则的比较研究[J]
.承德职业学院学报,2001(1):23-29.
被引量:2
二级参考文献
10
1
邱兴隆.
配刑原则统一论[J]
.中国社会科学,1999(6):132-145.
被引量:30
2
美国量刑委员会,王世洲,等译.美国量刑指南[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338.
3
陈兴良.刑法适用总论:下卷[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
4
吴振兴.数罪形态论[M].中国检察出版社,1994.1;姜伟.犯罪形态说[M].法律出版,1994.24.
5
邱兴隆.罪罚讲演录[M].中国检察出版社,2000.189.
6
姜伟.犯罪形态说[M].法律出版,1994.24.
7
陈兴良.刑罚适用总论@下卷[M].法律出版社,2000.534-535.
8
樊风林.刑罚通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
9
谢强.
1.5+3=4?[J]
.社会,2000,20(1):43-43.
被引量:1
10
刘选.
限制加重原则中的估堆量刑及其救治[J]
.河北法学,2000,18(3):63-85.
被引量:5
共引文献
27
1
房清侠.
缓刑制度的理性思考[J]
.中州学刊,2004(4):203-205.
被引量:4
2
蒋建峰.
法律援助的刑事政策思考[J]
.法制与社会发展,2002,8(2):86-95.
被引量:2
3
骆锦勇.
论死缓刑的适用[J]
.人民司法,2005(1):28-32.
被引量:3
4
刘本燕.
和谐法治社会与暂缓起诉制度的设立[J]
.求索,2005(10):70-72.
被引量:3
5
余芳.
考量我国刑法中的数罪并罚原则[J]
.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6,19(1):34-38.
被引量:8
6
黄祥青.
附加剥夺政治权利执行期间重新犯罪如何处罚[J]
.人民司法,2006(3):57-59.
被引量:3
7
陈华杰.
把握死刑适用标准的若干思考[J]
.人民司法,2007(01S):30-34.
被引量:5
8
陆诗忠.
论结合犯的立法意义[J]
.法学评论,2007,25(5):62-69.
被引量:5
9
韩旭.
论精神病人强制医疗诉讼程序的构建[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07(6):67-74.
被引量:29
10
黄烨.
对新刑法第69条的反思——以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尊严为视角[J]
.天中学刊,2007,22(4):47-49.
同被引文献
31
1
劳佳琦.
量刑的法外因素与量刑规范化改革[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22(2):91-107.
被引量:7
2
石经海.
论量刑基准的回归[J]
.中国法学,2021(5):284-304.
被引量:11
3
任江海.
数罪并罚之限制加重原则的适用及立法完善[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6(z1):150-152.
被引量:7
4
张金龙,于逸生.
限制加重原则应予废除[J]
.河北法学,1993,11(2):37-39.
被引量:1
5
陆诗忠.
正确认识刑法中的人身危险性[J]
.人民检察,2005(04X):61-61.
被引量:1
6
陈忠林.
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对《刑法》第4条的法理解释[J]
.现代法学,2005,27(4):51-56.
被引量:14
7
王振生.
论刑罚目的及其对我国刑事政策的影响[J]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6,8(6):21-25.
被引量:1
8
陈兴良著.《刑法适用总论(下卷)》[M].法律出版社,1999年6月第1版.第158-159页.
9
侯国云.《数罪并罚方法的新思考》.《法制日报》,2003年8月7日.
10
黎其武.《数罪并罚若干问题探索》.刘明祥主编.《马克昌教授八十华诞祝贺文集》.中国方正出版社2005年版.第745页.
引证文献
4
1
刘湘廉.
限制加重原则之反思与并科原则之提倡[J]
.法商研究,2022,39(3):71-84.
被引量:2
2
彭辅顺.
论我国刑法第69条中的“酌情”[J]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09,21(4):20-24.
3
刘胜超.
论数个同种有期自由刑的并罚规则[J]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14,29(6):19-26.
4
张钦瑞.
论我国限制加重原则量刑规范化的路径构建[J]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论丛,2024(S01):30-37.
二级引证文献
2
1
韩转萍.
我国《刑法》中数罪并罚规定中存在的不足与完善策略研究[J]
.法制博览(名家讲坛、经典杂文),2024(27):97-99.
2
何显兵.
论数罪并罚原则的优化及其适用[J]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24,26(5):83-96.
1
李豪,贾一豪.
关于刑法第69条的再思考[J]
.金田,2014,0(4):350-351.
2
胡同春.
限制加重原则的公正性研究[J]
.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7,5(4):39-42.
被引量:1
3
刘瀚阳.
数罪并罚制度与罪责刑相适应原则[J]
.行政与法,2006(S1):137-138.
被引量:1
4
周振想.
论不同种自由刑的并罚[J]
.法学杂志,1989,10(3):22-23.
被引量:3
5
陈鑫.
不同种有期自由刑并罚问题研究[J]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5,14(2):15-18.
6
志华.
数罪并罚应如何计算[J]
.法学杂志,1989,10(2):48-49.
7
黄静.
浅谈数罪并罚制度中的若干争议问题[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0(31):46-47.
被引量:1
8
曹中华.
数罪并罚的刑期怎样计算[J]
.现代法学,1980,2(2):66-66.
9
王小鸣.
“残刑”应从又犯新罪之日起算为宜[J]
.法学杂志,1992,13(1):28-28.
10
简乐伟.
非法证据与量刑关系的再审视[J]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0(4):121-126.
被引量:1
法学
2006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